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二、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需要孩子们在社会、自然中自由探究和主动发现。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教育价值,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补充。

(一)社区资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共同界定(适用于社区卫生作用的)社区的定义为: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制定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

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

社区教育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范围内,依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针对社区全体居民进行的以增进公民素质、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和进步,建立平等、正义、互相关怀的社会为宗旨的社会教育。幼儿园社区科学教育包括幼儿园对社区的科学教育和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的科学教育两个方面,均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作用主要如下:

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家庭、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补充

(1)利用社区的物力资源,拓展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例如,农村的幼儿园可以利用田野、山川、河塘、树林、风云、雨雪、鸟兽、虫鱼等大自然及地方风土人情来丰富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城市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索学习的内容。

(2)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材料与活动形式

例如,农村幼儿园中,成人看来无用的竹竿、高粱秆、玉米秆在幼儿的手中便成了“宝贝”,放在胯下是马,挥在手上就成鞭,扛在肩上就是枪了。例如,安吉幼儿园利用山区的竹子、农产品,开发出幼儿科学活动的多种教具和学具。

(3)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幼儿科学教育的有力保障

幼儿园的家长,多是社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聘请社区中有各种职业专长者、科技馆、博物馆等工作人员指导孩子进行各种科学活动。在农村,有的家长是农民,秋天收获玉米的时候,请他们选些色白皮薄的上好玉米皮,撕开后可以做成幼儿园的编织材料。

2.幼儿在社区小社会中亲身感受、体验,获得广泛的科学感性经验

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通过社区中的一些事物,向孩子展示世界的奇妙。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各种场馆、店铺等多种资源,让孩子尽情体验。社区当地生长的动植物等也可以用作幼儿的活动材料,这是幼儿园教学的生动教材。各地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乡土民俗、节会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是无形的人文资源。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儿歌、歌谣、游戏、民间玩具等,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均可以用于幼儿科学教育。

3.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社区资源是共享的,孩子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不同的幼儿园,甚至不同的国家。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发展水平都有所不同,在社区环境中,他们共同观察、共同操作、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各类社区资源及科学教育的价值

每一类社区教育资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都具有促进儿童认知、能力技能与情感态度全面发展的价值。表4-5是对这些社区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的分析对比。

表4-5 各类社区资源的科学教育价值

img

(三)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途径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协作实施科学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参观游览

参观游览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幼儿教师和家长所接受。结合幼儿园教育内容,教师可有选择性地利用社区资源,如公园、动物园、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城市特色建筑等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2.操作活动

自己动手,完成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事务,帮助父母从事适当的家务劳动。

3.社区联谊

幼儿园要发挥自身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优势,向社区孩子辐射科学教育,这是“幼儿园社区化”的表现。如节假日向社区开放幼儿园资源,供社区儿童使用幼儿园设施,为社区儿童提供科学教育指导等。幼儿园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社区工作人员。邀请他们作为班级“嘉宾”或当“教师”,开展特定的科学教育活动。

(四)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建议

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整体解决。一方面,幼儿园应增强主动获取社区资源的意识;注重分析各类社区资源的特点;充分利用“请进来”这一形式,开展科学教育;探索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走出去”科学教育活动的策略。另一方面,社区应加大对社区资源的统筹管理;提升社区资源服务幼儿园的意识和功能;开展社区机构与幼儿教育机构的合作研究。具体如下:

1.幼儿园方面

(1)增强主动获取社区资源的意识

幼儿园自身应提高对社区资源信息的敏感度。随着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教育的逐步普及,已有丰富的社区资源可为幼儿园所用。幼儿园应该主动收集这类信息,并且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对这类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和维护,从而方便教师对各类社区资源的了解,并充分加以利用。部分幼儿园开始尝试通过专业的教育咨询机构来代为联系社区资源和组织活动。这一做法可以扩展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范围,减轻幼儿园组织活动的工作。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费用、责任范围、活动效果等。

(2)注重分析各类社区资源的特点

社区资源的种类繁多,幼儿园可资利用的社区资源中的物质资源包括自然环境资源、设施资源(如专业科技场馆、社会公共设施、行政机构、公司企业等)。这些资源有着不同的特性,教师在利用时应该了解幼儿园获取该类资源的难易程度和有效方式。例如,居委会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因行政原因与幼儿园有着特殊的关系。它不仅是幼儿园可资利用的资源,也是沟通幼儿园与其他资源的一个桥梁,同时居委会也往往希望得到幼儿园的帮助开展一些工作和活动。那么如何构建幼儿园和居委会之间双赢关系,以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需要在实践中展开进一步探索。

(3)充分利用“请进来”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幼儿园组织外出活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相比而言,请进来的活动相对容易组织和实施。但由于幼儿园对社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缺乏深入的了解,即便教师有时希望将相关资源请进幼儿园,往往因为缺乏信息来源和沟通渠道而放弃。调查发现,目前政府大力开展的科学普及活动,已经初步建设了一批科学普及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各行各业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他们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工具能够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幼儿园应该通过相关部门,将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我所用。社区中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往往与一定的物质资源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幼儿园还可以将丰富的社区物质资源请进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幼儿园外出活动的困难,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能力。

(4)探索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走出去”科学教育活动的策略

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尤其是通过外出参观开展科学教育,与幼儿园内的教学活动有着很大差别。教师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致使活动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社区方面

(1)加大对社区资源的统筹管理

例如,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下属的区县相关机构等部门,对可资利用的科技场馆以及科普教育基地的具体信息如名称、地址、服务内容、电话、开放时间等进行定期整理与更新。这些丰富的资源不仅在本部门相关媒介如部门刊物和网站上进行宣传,也扩大到公众层面的传播和推广。北京市已推出“北京地区博物馆通票”年票,涵盖了北京市大大小小博物馆的基本信息,为公众参观游览博物馆提供了便利和实惠。上海工业旅游年票则提供了包括上海工业企业、江浙工业企业、工业博物馆等数百家面向公众开放的各种社区资源的信息及优惠政策。这种对资源的统合既方便了公众获取社区资源,又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开发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公众包括幼儿园在内,了解并享受到这类信息。

(2)提升社区资源服务幼儿园的意识和功能

由于发展水平的特点,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和感受科学魅力的方式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幼儿需要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和与他人的互动中进行科学学习。在社区资源的建设和服务上,需要更多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行为特点,以发挥社区资源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大价值。

(3)开展社区机构与教育机构的合作研究

综合提升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仅仅依靠幼儿园或是社区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上海市动物园已经与诸多中小学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将学校的学习与社区资源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在与学校共同设计活动、开展活动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动物园可以了解外界的反馈与评价,获得优化自身建设的意见。但目前尚未发现幼儿园与社区机构开展相关的合作研究,多数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停留在“来了就走了”的阶段,社区机构也无从获得相关的反馈和建议。社区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其存在的方式和人们的需求、使用,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教育研究者和教育机构共同开展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水平,而且研究过程对参与者来讲是极好的反思、证明与改进的机会。合作研究可以达到幼儿园和社区的双赢,进而有助于实现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素养,乃至全民科学素养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