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合理的幼儿科学教育评价观念
科学、合理的幼儿科学教育评价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评价行为,继而影响日常教育中的整个教育行为,最终对教师和幼儿都产生影响。譬如,如果教师以掌握知识多少为标准对幼儿进行评价,将可能影响幼儿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影响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所以,树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评价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发展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命题。幼儿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其发展速度很快,可塑性极强,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通过教育评价是要了解、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并为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依据,而不是用来判断幼儿智商的高低,给幼儿贴上“好、中、差”的标签。
就幼儿而言,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发展的起点、发展的速度与进程、发展最终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教师要尊重幼儿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尽可能少做横向比较,多做纵向比较,更多地看到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进步。
(二)强调过程性评价在幼儿发展上的重要性
《纲要》提出,幼儿发展评价要“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表现和积累的作品,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的幼儿进行观察,注重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在学期初为了了解幼儿的基础水平而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和在学期末为了了解幼儿本学期发展水平所进行的总结性评价。而对于幼儿在科学探究方面的发展过程了解较少,对于幼儿在每次探究活动中有哪些新的发现,这种发现对幼儿有哪些影响,通过这次探究幼儿获得了什么发展等问题重视不够。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注重平时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境中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把平时观察到的内容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把评价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
过程性评价对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以确保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事实上,由于价值观的不同,教师、幼儿、家长乃至社会成员对同一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评价,所以只有通过不同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合作交流,评价才更为客观和全面。在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教育评价往往以教师为绝对主体,所以难免会有偏颇。
把幼儿纳入评价主体中来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自我评价的过程体验,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步认清自己的学习目的,养成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幼儿的自我评价,可以全面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计划下一步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观点,在评价中把幼儿的评价作为重要指标,使评价更客观、全面,同时也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