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发现室

三、科学发现室

随着幼儿园教育条件的改善,很多幼儿园相继建立了科学发现室。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就其功能而言,都是开展非指导性的区角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专门供幼儿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科学发现和操作。

(一)科学发现室的特点

1.空间更大,材料更新、更丰富

科学发现室面积一般在30~60平方米,在采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强调以科学探索主题为单位。相对于科学发现区而言,空间更大了,可以同时容纳更多的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可以放置更多的活动材料,包括一些在发现区无法摆放的材料。当一组幼儿在里面活动时,他们可以有充分的选择余地,玩到自己想玩的材料。这样就能够充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科学材料的时间和机会。由于面积较大,当出现新的科学学习材料时,可以随时进行充实。

2.营造了更浓厚的科学氛围

班级设置的科学发现区只是众多活动区的一个,幼儿往往不会突出对它的关注。但科学发现室是一个专门设置、相对固定的、对全幼儿园开放的区域,它营造了更为浓厚的学习科学的氛围,幼儿更容易被这种氛围所吸引,激发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这一全园性的区域对幼儿来说还具有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也有助于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3.更适合幼儿的个别差异

科学发现室中的材料一般不按照年龄阶段加以区分,而是混合地提供给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到科学发现室进行操作和探究活动。活动中可以允许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选择活动的材料,自己决定活动的时间,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充分的、自主的科学观察、科学操作和发现。这样就在更大意义上适应了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

(二)创设科学发现室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现室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良好环境的创设,如果环境创设合理、空间布置得当,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不受外界干扰,能更好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

环境创设、空间布置中应该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1.适当区分动静区

科学发现室的活动也可以分为“安静型”和“运动型”。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在空间上要把“安静型”和“运动型”的活动适当加以区分,提倡将安静的桌面操作区和科学图书区放在一起,避免与容易发出噪音的“运动型”活动产生相互干扰。

2.材料分类摆放

科学发现室在空间布置上往往是以不同的探究主题进行安排的,因此要求把同类材料摆放在一起,如有关力学材料放在一起,光学材料放置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幼儿发现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选择同样材料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分类意识。

3.综合考虑各种操作空间,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不同的探索活动需要不同的活动空间,如有些活动需要在大片的地面进行,有些活动需要在桌面进行,需要从整体上考虑活动空间的安排,以保证探索活动能顺利进行。

4.就近安排需要光源和水源的材料

有的科学探索活动需要用到水,这种材料应该安排在水源附近;有的光学材料需要光源才能开展探索活动,那么就要尽可能放在光源附近;有的生物正常生长需要阳光,则需要将它们摆放在有自然光源的地方。

5.空间安排上,还需要注意适当将室内和室外有机结合

比如,活动确实需要用到更大空间,或对发现室其他活动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则可以把这类材料放在靠门的位置,必要的时候可以让此类活动在室外进行。条件允许,在发现室内留有一定的存储空间,存放使用频率不高的材料。

(三)科学发现室的材料投放

前面在谈及科学发现区的材料投放要求时,认为材料投放要考虑其目的性、丰富性、层次性、结构性以及安全性。科学发现室的材料投放也需要注意上述特性。除此之外,由于科学发现室中教师的指导更少、材料更多,为了引起幼儿兴趣,操作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还要考虑新颖有趣,操作简便易行,材料具有较强的可探索性。

实践中,科学发现室可以投放的材料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

1.科学探索类材料

(1)声学材料:主要让幼儿体验发声、传声、声控等。如风铃、音叉、编钟等发声材料;电话、传声筒等传声材料;声控小鸟、声控娃娃等声控玩具。

(2)光学材料:主要让幼儿了解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可以提供各种透镜(如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三棱镜、多棱镜、万花筒、颜料和调色盘,可以叠加颜色的彩色塑料片等。

(3)热能与传热材料:主要让幼儿感知热能,如酒精灯、蜡烛、小铁棒等。

(4)电能材料:主要让幼儿感知电的产生、传导和利用。如塑料棒、玻璃棒、丝绸、皮毛等感知电的产生;电池、电线、小灯泡等材料体验电的传输;手电筒、电动玩具体验电的利用。

(5)力学材料:主要让幼儿体验各种力,如重力、浮力、弹力等。重力材料有斜面板、可滚动的物体、沙漏等;浮力材料有各种容器、水、可沉浮的材料等;弹力材料有弹力球、弹簧秤、橡皮筋等。

(6)磁性材料:主要让幼儿了解磁铁的特性。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磁铁,如条形磁铁、圆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铁质金属材料和非铁质材料、指南针、钓鱼盘等。

(7)化学材料:主要包括让幼儿体验能否溶解的现象。材料有糖、盐、沙子、水等。

(8)空气材料:主要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及作用。材料有风筝、风车、塑料袋、气球等。

2.科技制作类材料

(1)进行某一小制作需要的特定材料,如小风车、不倒翁等所需材料。

(2)各种操作工具:

①剪子、锤子、钳子、钉子等;

②温度计、尺子等测量工具;

③纸张、铅笔、胶水、纸杯、废旧纸盒、塑料瓶子;

工作裙或罩衣;

⑤安全护目镜;

⑥抹布等清洁工具。

3.供观察的材料

(1)各种标本,如鸟类、昆虫等生物标本。

(2)生活中收集的各种物品,如各种种子、树叶、贝壳等。

(3)活体生物,如小蝌蚪、鱼类、水培植物等。

4.科学阅读类材料

(1)科学图书及影像资料,如关于科学家的故事书、科学发现等影像资料。

(2)各类挂图,如人体结构图等。

(3)各类模型,如地球仪、地图拼盘、人脑结构等。

另外,还有各种辅助设备,如桌椅、地面铺设设备、水池等。

以上所列材料为建设科学发现室时参考使用的材料,每个幼儿园都可以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使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材料可以适当增加。总之,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挖掘这些资源,并做好教育计划,将这些资源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