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

一、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1]

(一)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自然角是在活动室内向阳的角落、廊沿,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收集来的非生物,有秩序地布置在上面的场所。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可以使幼儿了解自然世界,建立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自然角是幼儿学科学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场所。它具有如下功能:

1.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

自然角中摆放的物品,可以集中再现自然界中的某一类事物,如鱼缸、水草、美丽的小鱼,或各种各样的种子、树叶、粮食;也可以是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种“宝贝”,如一只贝壳或卵石,或是种植孩子们喜欢的花草、蔬菜和奇异的植物,或是自然角图片及点评,它能给活动室带来大自然的气息,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有人认为,自然角和种植园的核心价值是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生命的多样性、生命体的特征、生命体的周期性以及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及其对环境的依存。

2.自然角能使幼儿萌发探究的欲望

幼儿在自然角中,不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那样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他们随时都有观察、触摸和探索各种物品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对自然界中的对象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因此,自然角这一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观察自然、认识自然与亲近实践的广阔空间,能使幼儿萌发探究欲望,增强探究精神,提高探究能力。

3.自然角能增强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责任感

幼儿每天和自然角中的物品相处,并且可以自由地接触和观察这些物品,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会把自然角中种植的植物、饲养的小动物看成自己不可缺少的小伙伴,从而倍加关注和照顾,它们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从而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关爱自然、保护自然与生命的责任感。

(二)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1.自然角的内容要具有丰富性

自然角中应设置丰富多样的内容,从而为幼儿在活动室内营造出“自然美景”。一般来讲,应安排如下基本内容:

(1)动物

自然角的动物应选择个体小、管理方便、无危险、便于喂养、幼儿感兴趣而且便于幼儿观察的种类。最好随季节的变化经常更换种类,使幼儿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小动物。

例如,可以是美丽的热带鱼类,可爱的小乌龟,漂亮的小鸟,外形特征变化明显的小蝌蚪,也可以是小泥鳅、小蚯蚓、小蚂蚁、小蜗牛、春蚕等小动物。

(2)植物

自然角种植的植物应该是既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又是幼儿十分喜爱的种类,自然角放置的植物以适宜盆栽的品种为主,不宜过分高大,宜选颜色鲜艳美观、生命力顽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常见植物,而且应该无毒、无刺,不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常用的植物品种有以下几类:

常见的供观花的植物,如石竹、金盏菊、一串红、菊花、水仙、风信子等。

常见的供观叶的植物,如滴水观音、吊兰、文竹、含羞草、天门冬、紫背兰等。

常见的供观果的植物,如金橘、石榴、佛手、盆栽葡萄等。

除盆栽植物外,还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种子、水果。幼儿自己用废弃的盒子,种植的花生、豆芽、萝卜、青菜、葱、蒜等都可以放置在自然角中。

(3)非生物及工具

自然界中除了有生命活力的生物,还有许许多多的非生物和生物标本之类的东西,它们共同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所以作为“大自然缩影”的自然角内还可以适当放置一些非生物,如泥土、沙、石头、贝壳等,也可以放一些植物的种子、各种动植物的标本等。此外,还应提供一些可以供幼儿在自然角内进行观察和劳动的工具,如放大镜、小水杯、小水壶、扫帚、簸箕、抹布等,便于幼儿对自然角进行观察、管理与清洁。

(4)学习档案

教师还应该为每组幼儿准备一本“学习档案”,挂在自然角内便于幼儿取放的地方,以帮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和探索思考他们在自然角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如采用图画、符号等记录方式。

记录的内容包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生长过程等。如四季更替、天气变化、小草发芽、小花开放、蔬菜丰收等自然界现象,并记下日期。如此便形成了形象生动的图画记录,如“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蒜苗的生长过程”“三月份天气变化情况”等。

学习档案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记录、统计的方法,以培养其责任感和毅力,还能激励幼儿思考自己的学习,使其在事物变化现象与个人知识经验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联系。

(5)自然角活动安排

自然角是科学区域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应充分利用其经常性与便利性的特点,发挥非正规科学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宏观上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各学期各年龄段自然角的科学教育活动。微观上,针对自然角开展的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师需要预先设计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材料准备、操作要求、活动过程规划、提问、探索、分享与交流等一系列过程。同时,在自然角中可以采用卡片标记问题或流程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进行深入探索。

2.自然角中物品的种类要体现儿童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观察力较弱,应以观察具有明显特征的物体为主。例如:

动物可提供兔子、乌龟、大蜗牛、鱼等特征明显的动物;体大且色彩鲜艳的蝴蝶、蜻蜓等标本。

水果可以提供生活中常见的苹果、梨、香蕉等水果。

植物可以提供金橘、含羞草等极富特点的植物。

中班幼儿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尽可能保证物品完整性的同时,可提供一些外观上具有相似之处的物品,并注意其多样性的特点,以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和比较能力。

例如,可提供金鱼、鲫鱼、草鱼等多种不同特征的鱼供幼儿比较异同,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对比和辨别能力。

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独立活动能力强,可以提供能引起他们深入研究或细致观察的物品。

例如,引导大班幼儿观察常青树或落叶树,深入探究其生长条件和特性;饲养小蝌蚪、蚕、蚯蚓等小动物,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进行长期观察与记录;发现蚕宝宝吃了什么颜色的食物,身体会变成哪种颜色;了解蚯蚓身体的再生功能等。

3.自然角的变化要体现季节性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微缩”景观,必须适应和反映季节变化。教师应针对幼儿发展的实际,结合四季的变化,精心制定自然角科学教育计划,发动幼儿及家长认真选择自然物品、根据季节相对集中的布置一些内容,让幼儿获得丰富多样的科学经验、深入的科学探究机会,以发展孩子的科学兴趣。

例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教师、幼儿、家长可以共同为幼儿投放各种各样的鲜花;还可以与孩子一起播下种子,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可以饲养可爱的小蝌蚪,引导孩子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教师、幼儿、家长可以共同投放各种植物的果实,如石榴、柑橘、柿子、梨、苹果等应季水果,供幼儿观察、比较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自然角不能放任自流,仅当成美化环境的一个部分。自然角的设计要考虑内容的丰富性,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特别要遵循季节变化的规律,同时还要与教育活动相配合,与集体科学教育活动形成有机的联系。在创设自然角的时候,教师应征求和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开展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规律与要求,进行活动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达成自然角可持续教育活动的目标。

(三)自然角科学活动案例、计划及相关链接[2]

1.自然角活动实例

(1)种子发芽探索活动

在比较温暖的天气(15~25℃),取大豆种子浸泡在水中至膨胀,分别放在三个不同的容器中,其中:①将一组大豆种子放在盘中,上面盖上棉花或吸水纸,保持湿润;②取较深的容器放满水,将第二组大豆种子浸泡在水中;③将第三组种子放在干燥的容器中。这三个容器,让幼儿每天观察并记录,最后的结果是只有第一个容器中的种子能发芽。实验结果说明,要使种子发芽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第二组种子因缺少空气不能发芽,第三组种子因缺少水分不能发芽。

(2)制作昆虫标本

将捕捉到的死去的昆虫用大头针钉在泡沫塑料板上制成标本,或固定在纸盒上撒些樟脑粉末,然后用塑料膜封上口,制成昆虫标本盒。将制成的各种昆虫标本摆放在自然角,写上标本名称,再将介绍昆虫的图片、图书收集在一起,供幼儿观察对比认识各种昆虫的特征,也可以结合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区分害虫和益虫,并知道保护益虫的知识。

2.中班(上)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计划

本自然角活动与集体科学活动进行统整,与幼儿园主题墙、自然角墙饰整合,全方位立体式创建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使这些活动相互关联、相互补充,逐步深化儿童的科学关键经验。具体安排如表4-1。

表4-1 中班(上)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计划案例

img

3.开花植物的叶子原来有这么多种

一天上午,中班的气氛热烈,老师与幼儿正在讨论怎样重新摆放自然角的植物,有的幼儿说:“把开花的和不开花的分开摆放。”有些幼儿提议:“把高的和矮的分开摆。”还有的提议:“按大叶子和小叶子分开摆。”也有人说:“按叶子的形状摆放最好。”经过充分讨论与协商,大家一致同意先按叶子形状进行分类。

只见有的幼儿搬圆形叶子的花,有的挑长形叶子的花,还有的搬着花不知摆在哪里。“老师,这盆花的叶子边上有许多一样的缺口,摆在哪儿呢?”“我这盆花的叶子上有大豁口和小豁口,咱俩的先放在一起吧!”经过一次次的分析和讨论,最终把花叶子分成圆形、长形、锯齿花边和其他四大类。幼儿还发现圆形叶子中,有大圆、小圆,有厚、有薄;长形叶子中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红色的。经过仔细比较,幼儿发现每种花的植物叶子都不一样,他们惊叹道:“开花植物的叶子原来有这么多种啊!”这是他们原来从来没有注意到的。通过这次偶发的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就地取材,激发了幼儿进行观察、分类与思考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