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教师的三重境界和阅读的四个层次
一、教师的三重境界
教师都听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它的原意是直接给人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实际的含义是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讲方法的重要性。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很好地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那么,他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如果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但是,教师的境界不止这两重。
你教给一个人捕鱼的方法,这当然很好。问题是,如果他周围没有河也没有鱼,那么,捕鱼的方法再好也无济于事。因此,一个真正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喝水吃鱼”“找水捕鱼”(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他能做到“造水养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雨。什么意思呢?这里的“鱼”表示知识或技能,“渔”表示获取知识的方法,“雨”表示创造新知识的精神。能“呼风唤雨”,当然就能集雨成河,有了河,再放些鱼苗,自然就会有大鱼。此时,捕鱼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从喝水吃鱼→找水捕鱼→造水养鱼;从知识→方法→精神;教师的教学从讲解灌输→启发引导→培育熏陶;教师自身从合格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这是教师的三重境界。
二、阅读的四个层次
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即使是教授、博士,仍然要不断地学习,不停地读书,否则就会落伍,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对每个有上进心的人的基本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就更应如此。但是,书怎么读,是有讲究的。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
表7-1 阅读的四个层次
简要说明: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悟”,“悟”出了书上所有的一切,也“悟”出书上所没有的一些(新东西),因此叫“悟读”。读而不思等于零,思而不悟似浮云,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佛教讲“悟”出真谛,科学讲“悟”出真理,这都是讲“悟”的重要性。
四则运算符号“+”表示读书的最初阶段,是不断增长知识、由薄到厚的过程。“-”表示读完了一本书之后,要认真反思,好好总结,用最少的字来概括,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
“×”表示倍乘,也表示能用最少的几个定律、定理或核心思想和方法,去解决无数实际问题,即所谓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是第二次的由薄到厚的过程。“÷”表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除旧迎新,超越创新”(除法本身表示“分”的意思,也有减少的意思)。
如一本《红楼梦》读完之后,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相爱不相合,红楼梦一场,社会面面观,芸芸众生相”。而一本《西游记》则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磨难,终得真经”。这两本名著有“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果”(前者讲因贪情而生悲,因生悲而遁空;后者讲因“迷惑”而遇难,因遇难而“识真”,进而悟“空”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