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3 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异同
一、数学概论
1.数学的研究对象
有关数学的研究对象,一些《幼儿科学教育》教材中是这样讲的:“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有些数学教科书或百科全书也是这样讲的,这种说法是不妥的。事实上,数学不仅研究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也研究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比如n维(n>3)空间中的椭球体等。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认为“数学的研究对象只是符号以及跟它们的实际意义不相关的运算法则”,此话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也不是完全正确。
从最一般的角度来看,正如希尔伯特所说,数学研究的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可用一些语词或符号来表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运算法则。抽象概念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的概念,比如“空集”“无穷大”等等,我们没有必要或没有办法对它们进行量度。如你不能问,“空集”“无穷大”到底有多大?这些抽象的概念既不是数,也不是量,也没有什么形,只能笼统地称之为“定性概念”。
另一类为可以进行比较或量度的“定量概念”,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数、量、形”。数决定事物的多少,量决定事物的大小(范围),形决定事物的结构。如说有一筐苹果,首先要问:有几只?其次要问:每个有多大?再次要问:它是什么形状?
由此可见,数学是研究数、量、形、定性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和运算法则的科学。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也是数学的三大任务:一是研究“数、量、形、定性概念”的性质特点;二是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三是研究它们的运算法则。图3-15中有六条线,表示数学研究的四个对象之间的六种关系,其中大家熟知的是数和形的关系,而数和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很多人干脆把它们合起来称之为“数量”。实际上,数和量还是有区别的。
除了这六种关系之外,还有四种自身的关系,即定性概念和概念之间、量和量之间、数和数之间、形和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总共就有十种关系。
图3-15 数学的研究对象
数学的核心任务是制定运算法则(如代数中的四则运算法则)。注意,关系和法则不完全相同,“A在B的上方”,这是一种关系而不是法则。“法则”本身既不是“数”,又不是“量”,也无“形”(和定性概念相似),但它在数学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统帅作用。正因为如此,才把它和定性概念一起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2.数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含义
(1)数
什么叫“数”,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并不容易。迄今为止,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可以简单地回答:“数是用来表示事物属性的一串抽象符号。”数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抽象意义上的绝对确定性和具体意义上的完全不确定性。
比如说1,在数学或抽象意义上,它是绝对确定的,1就是1,2就是2,它们是绝对不同的。但在具体的意义上,1可以代表完全不同的东西。它可以表示一只苹果,也可以表示一个人或一个地球。“1”所表示的事物,其大小形状和内涵可以完全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是“自然的、独立的、有机的整体”。比如说一条鱼,一台电视机,一颗恒星,它们都有这样的特性:把鱼分成两半,鱼就会死;把一台电视机劈成两半,它就不能工作了;把恒星分成两半,恒星就不再稳定地发光发热了。总之,一旦失去了“自然的、独立的、有机整体”这个特性,也就不再是“1”了。
数和数字是不同的,十进制中,数字只有十个:0、1、2、3、4、5、6、7、8、9,但数有无穷多个。比如359,它是由三个数字3、5、9组成的一个三位数。二进制中数字只有两个:0、1,数有无穷多个。100在十进制中表示一百,在二进制中表示四。因此,我们说数不过是一串(有意义的)抽象符号而已(因为它能表示事物的属性,所以有意义)。
数有超复数(复数概念的推广)→复数(二维平面上的一点)→虚数、实数(一维坐标轴上的一点)→有理数(两个整数之比)、无理数(非整数之比)→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等等。代数,特别是数论,主要研究数的性质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量
什么叫“量”?量是事物的一种属性或特征的确定性量度。“量”和“数”看起来似乎相反,它有两个基本特性:具体意义上的绝对确定性和表示方法(或抽象意义)上的多样性(不确定性)。简单地说,确定和可量度就是“量”的两个基本特性。有人说,“数”是随意的、主观的,“量”是确定的,客观的,此话有些道理,但不准确。
衡量一个人的指标有身高、体重等,这些都是“量”,力学中有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长度(空间)、时间(间隔)、质量(物质),它们表示事物的三个最重要的属性或状态特征。对于一个确定的物体而言,它的体积、质量都是确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用什么样的一串符号(数)来表示,却是可以人为选择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比如你的身高,不论你量度还是不量度,也不论你用什么样的符号(数)来表示,它总是确定的(在一个确定的时刻)。我们可以用177.8(cm)来表示,也可以用1.778(m)来表示,也可以用70(英寸)来表示(1英寸=2.54 cm)。这就是“量”同而“数”不同的例子。“数”同而“量”不同的例子更多,一只苹果,可以大,可以小,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等“量”可以完全不同。但是,一旦我们统一了量度的方法和单位,数和量也就获得了统一,它们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我们选定厘米作为单位来量度人的身高,那么某人的身高是170 cm,还是160 cm,还是其他值,是完全确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数”无“量”是空洞的(或者说是抽象的,我们不知道这个数究竟表示什么),有“量”无“数”是模糊的(某人的身高不去量度,没有数据,很难和其他人进行比较,也不知道自己的身高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有“数”有“量”才是清晰而实在的。
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函数”,通常用y=f(x)表示,其中的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量的分类:从变化与否来分,可以分为常量和变量。从形式和遵循的规则来分可以分为:标量、矢量、张量和非张量。像体积、质量等物理量,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些量叫做标量(满足代数法则:1+1=2),而像力、速度等量,要用一组数(三个数)来表示,它们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叫做矢量。像“应力”这样的物理量,要用三组数(每组三个数),总共有3×3=9个数来表示,我们把它叫做张量(它满足所谓的张量运算法则),它可以排成三行三列,成为9个数的阵列(方阵)。高阶高维张量有很多“数”。
张量、矢量和标量的关系,有点像复数、实数和整数的关系一样。矢量可以看作特殊的张量(一阶张量),标量可以看做特殊的矢量(矢量在某个轴上的投影长度)。正像实数是特殊的复数,整数是特殊的实数一样。但是,因为张量、矢量和标量的运算规则不同,所以一般我们仍然把它们区分开来。正如不能把复数、实数和整数划等号一样。
非张量即不是张量,它不满足张量的运算法则,而满足其他的运算法则。比如m行n列的矩阵(m≠n),它也可以表示事物的某个属性,也可以说是一个“量”。
既然“量”是确定性的量度,那么,总是可以用一些数组或有一定结构,满足特定运算法则的数的集合来表示,因此,数和量是外表和内涵的关系。“数”是“量”的“外衣”,“量”是“数”的实体。
(3)形
形即形状,在几何学的四个基本概念“点、线、面、体”中,除了“点”没有形状之外,其他都有。各种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外形,各种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也有自己的形状,各种曲线形状也不同。形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物体的外形,但数学上可以把它推广到n维空间(n>3),比如n维空间的球或椭球等等,这是数学的伟大之处,它源于现实而又能够超越现实。但是,这种超越是一种合理的、符合逻辑的推广,与艺术的基本准则“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有所不同。艺术中的“高于生活”可以随意想象,而数学中的“超越现实”却并不能随意想象,它必须符合人类的逻辑。
(4)定性概念和运算规则
从广义上讲,数、量、形也是概念,因此,说数学是研究概念的科学,这也没有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概念游戏”,此话有一定道理。
既然是“概念游戏”,那么,首先要引入一些概念。数学中有一部分内容,如数理逻辑,是研究这种抽象的定性概念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当然,更多的是研究定量概念。如研究“数”的代数,研究“形”的几何,研究“量”(和量之间关系)的“函数”等。有了概念之后,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并制定一些游戏规则(运算法则)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注意的是,定性概念和运算规则虽然本身不是“数、量、形”,但是它们之间不等于没有关系,事实上,它们和“数、量、形”关系密切,在数学中起着统帅作用。
3.数学的基本特点
在前面的阅读材料中,介绍了科学的四个基本特性(实证性、客观真理性、逻辑的严密性和理论的系统性、不断发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而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有一些不同,后面的两个特性是完全一致的,而前两个特性是不同的。它的四个特性分别是:(1)概念的抽象性;(2)概念和规则的超现实性(合理创造性);(3)逻辑的严密性和理论的系统性;(4)不断发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
根据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四个基本特点,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区别。数学是抽象的,而自然科学是实在的,数学可以超越现实而自然科学不能超越现实,只能理解现实(世界)。
某种意义上,数学和艺术更为相似,它们都可以创造或超越,但数学的创造或超越必须是合理的,而艺术的创造和超越可以是自由的(相当程度上是不受限制的)。
数学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不同于自然科学。数学的出发点是抽象的概念和公理,最后的归宿点(检验标准)是逻辑上的严密性和合理性。数学上的许多结论,比如n维空间(n>3)球体的体积公式,是无法用实践来检验的,只能用逻辑上的严密和合理性来检验。而自然科学的出发点是实验,最后的归宿点(检验标准)仍然是实验。自然科学具有实证性和客观真理性(与人的意志无关),而数学并不完全具有这样的特性(部分数学的结论是可以用实验来检验的)。
三、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相似性
自然科学研究时间、空间、物质(能量)、运动这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分别从连续的观点和分裂(连续中的分裂)的观点来研究这四者。狭义相对论偏重于研究时间—空间的关系;广义相对论则侧重于研究物质和时空的关系,而量子力学则偏重于研究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比较一下“数学的研究对象”图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图(图3-16),发现它们很相似。
图3-16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