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的基本特点及其核心地位

三、探究的基本特点及其核心地位

根据探究的定义,可以知道探究有四个基本特性:

1.实践性

实践出真知,体验式教学,这是探究的最基本特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获取足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大脑的思维来了解事物的真相,这是探究和非探究的最大区别。通过看书,看动画,听老师或大人讲解,也能获得很多科学知识,但没有亲身体验,没有感性认识,这种知识是肤浅的,这是一种非探究的教育方式或学习方式。

2.双主性

探究的定义中有四个“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组织(幼儿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过程),精心选择(实验材料),精心记录活动结果,都需要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而“主动获取”这四个字则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建构概念和知识。因此,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探究的第二个基本特点。但要注意的是,探究包含“双主”(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双主”却不一定是探究。例如,语文课上也会用“双主”教学,但它通常不是探究。完全由教师讲,学生听,显然不是探究。但是,有些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放任自流,教师不管不问,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显然也不是真正的探究。

3.互动性

合作讨论,共同分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探究的第三个基本特点,也是探究和非探究的区别之一。教师灌输,学生听,没有一点点互动,显然不能称之为探究。

4.科学性(目的性)和规范性

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一般情况下,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如果仅仅知道是什么,或仅仅知道怎么做,显然是不够的。例如,仅仅在树叶上打一个孔,然后吹一个泡泡,那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探究。如果发现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有孔有膜,都能吹出泡泡,而且孔的大小和泡泡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泡泡的产生是由于气流聚集在肥皂膜中、肥皂膜不断长大的结果,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有些活动,看似热闹,其实就是纯粹瞎玩,没有通过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没有达到探究的真正目的。

之所以要把“探究”作为幼儿科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方法,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是各种现代教育理论的综合体现。例如,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这符合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也符合蒙台梭利的核心思想。它强调实践性,这符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也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因此,探究是一种融各种教育理论于一体的最好的教学模式或方法。

探究是一种宏观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其具体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既然它是一种实践活动,那么,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几种,探究的形式也就有几种。常见的实践活动有观察、以观察为主的综合感知、实验、制作、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等。打个比方,如果说探究是一棵树,那么,其他的各种具体的方法如观察、实验等都是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