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实验
11.蜜蜂的眼睛(动物)(小班)
(1)材料准备:复眼模板、双面胶条、可弯吸管。
(2)实验步骤:
①在复眼模版的上方,把双面胶条粘好。②把可弯吸管的短的一端粘在复眼模版上,并适当调整吸管长端的方向。③通过复眼模版的玻璃,观察各种物品,并注意成像方式。
图6-17 蜜蜂眼睛模型
图6-18 蜜蜂
图6-19 蜜蜂眼睛特写
图6-20 蜜蜂眼睛特写
(3)知识拓展:蜜蜂眼睛的相关知识。
蜜蜂除一对复眼外还有三个单眼,与两复眼形成三角排列,来感受光度变化、光源方向,构成粗略图像。一只蜜蜂的眼睛约由5 000个小眼组成,每一个小眼都有一套集光系统和感光系统。集光系统都可以形成一个像,而只有与小眼轴线平行的光线才能达到视觉柱。也就是说,每个视觉柱只能接受物体的一个光点,众多被感受的光点形成了“镶嵌图像”,正如许多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电视荧光屏上的图像一样。小眼数目越多,小眼面积越小,感受的光点越密,图像则越清晰。
复眼摄像机和照相机正是利用仿生学的原理制作的,它由180个独立的微小成像单元组成,就像昆虫复眼由众多小眼组成一样。每个成像单元顶部的镜头就像是小眼睛的角膜,而镜头的基部恰似小眼睛的视锥细胞。研究人员组装这种人工复眼的方法也十分奇特(像早餐摊上炸麻球),先将众多成像单元用网状材料固定在一个圆形的平面上。后者由橡胶材料制成,就像可充气的气球,能轻松地膨胀,将诸多小单元均匀地分布在半球体上。这种半球体摄像机拍摄的图像边缘不失真,视野能达到160°左右。由于每个镜头的焦距都短,即使拍摄对象离得近或远,摄像机聚焦都不会太差。
不过新型摄像机也继承了“昆虫老师”的毛病,就是分辨率不高,眼神差点劲。它的每个小眼在图片上只创建一个像素。包括火蚁和蠹虫在内的许多昆虫,就是仅靠其180个小眼满世界飞翔闯荡的。相比之下,哺乳动物的眼睛,以及仿照它们而研制的相机,分辨率就高了。
12.蚕的一生(动物)(中班)
(1)材料准备:蚕的图片,蚕的一生流程图,双面胶条。
(2)实验步骤:
①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蚕。
②通过蚕的图片,认识蚕的各个阶段。
③把蚕的图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注意:蚕各阶段对应正确后,再粘贴。
另外,要强调从小到大,按照次序排列。必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观看蚕的一生的生长发育的过程。
(3)知识拓展: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40多天的时间。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地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千米长!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死亡。
图6-21 蚕的一生
图6-22 蚕的一生
13.留住叶子的美丽(标本制作)(大班)
试一试:小朋友们有谁观察到秋天的树有什么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留住叶子的美丽吧。
(1)实验准备:
①标本夹、吸水纸、绳、废旧的厚书。
②课前采集的各种叶子和矮小的整株植物。
③做好的叶画,还有自制的叶子封塑书签。
(2)实验过程:
第一步:老师介绍制作叶画的工具名称。
师:小朋友们,我们想要留住叶子的美丽,就必须用到这些工具,一起来认识一下:标本夹、吸水纸(可以用旧报纸代替),线绳。
第二步: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叶子的标本,鼓励小朋友互相合作。叶画的制作步骤如图6-23所示:
图6-23 叶画的制作步骤
图中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
把标本夹的一半平放在桌上,铺上一层吸水纸;将采来的叶子平放在吸水纸上,注意要平展;再铺上一层吸水纸;将选出的叶子和矮小的整株植物都放好,再把另一半标本夹放上;把标本夹绑好。
标本夹放在通风处,每天要打开更换吸水纸,以及整理叶片的形状。
第四步:学习其他简单的压制方法,如书夹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可以把随手采到的或捡到的美丽叶子夹到厚厚的书里,记得每天换换叶子在书里的位置,这样我们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叶子。
第五步:介绍做好的叶子标本的用途,展示做好的叶画、书签等,激发小朋友的创作欲望。
(3)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该怎样留住叶子的美丽了吧,我们一起管理标本夹里的叶子,然后一起创作美丽的叶画吧。
(4)探索空间: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探索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标本夹。
(5)活动延伸:和爸爸妈妈一起采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叶子,制作更多的标本夹。
(6)科学宝典:
被子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修整。把采来的标本洗净,去掉残破的叶子,并且适当地梳掉一些过密的枝条和过繁的花叶。
②压榨。在压榨板上铺上吸水性强的纸数张,将夹着植物标本的对折的吸水纸放在里面。接着把对折纸打开,矫正标本花和叶的位置。当植物在对折吸水纸上摆好后,将对折纸合起,上面放几层吸水纸,就可以再放另一份植物了。
这样一层层地加上去,最后,再把另一块压榨板放上,旋紧螺丝或压上其他重物。此外,应该注意勤换吸水纸。
③上台纸、贴标签。把已经干燥的标本放在台子上,摆好位置,尽量做到美观。用线或纸条将标本牢固地缝在台纸上。透明胶带时间稍久即失去黏性而开胶,故不宜采用。每件腊叶标本必须附有标签。标签是标本的科学证明,要按野外记录逐项填写清楚,通常贴在台纸的右下角。
④最后将一张跟台纸同样大小的油光纸贴在台纸上,油光纸盖住标本以保护标本。
14.蚯蚓的采集和饲养(大班)
试一试:
小朋友们,现在我来描述一种小动物,你们认真听,猜一猜是什么。这种小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身子圆圆的,软软的,长长的,摸上去凉凉的,庄稼宝宝都喜欢它,农民伯伯叫它松土小卫士,你们猜到了吗?对,是蚯蚓宝宝,因为蚯蚓宝宝生活在土壤里面,我们平时看不到,但如果我们自己来饲养它们,就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生活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学会怎样养蚯蚓宝宝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会怎样养蚯蚓宝宝。
(1)实验目标:了解蚯蚓的采集,学会蚯蚓的饲养方法。
(2)准备材料:
①培养蚯蚓的简单装置,如木箱、鱼缸或花盆、土壤、枯叶、泡过的茶叶、煮熟的土豆等,湿布。
②图片:蚯蚓的生活图片。
③蚯蚓采集和饲养的影像。
(3)实验过程:
第一步:出示蚯蚓图片,了解蚯蚓的形态和蚯蚓的采集方法。
师:小朋友们,图片上的小动物就是蚯蚓宝宝,你们认识吗?
师:我们都认识蚯蚓宝宝。你们知道如何采集蚯蚓吗?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的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土里或肥沃的菜田里挖掘。下面看看我们让蚯蚓宝宝生活在哪里?
第二步:了解饲养蚯蚓的装置,学会饲养蚯蚓的方法。
师:小朋友,饲养蚯蚓的容器有很多,在我们的身边就能找到,看看老师讲台上摆的都是什么?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怎么样来养蚯蚓宝宝。
我们先在容器里面装上潮湿、松软、肥沃的泥土,再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土上,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小朋友,如果要保持蚯蚓宝宝生活环境的湿润,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还可以在容器上盖一块湿布,以防水分蒸发太快。蚯蚓宝宝吃什么?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有没有他们的食物?
师:对,蚯蚓宝宝愿意吃腐烂的树叶,还有泡过的茶叶、煮熟的土豆都可以喂它们。蚯蚓宝宝吃的是不是很简单呀?
师:现在我们知道怎么去饲养蚯蚓宝宝了吧?
师:那我们一起看如何饲养蚯蚓宝宝的视频好不好?
第三步:播放蚯蚓采集和饲养的视频。
第四步:总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知道了怎么饲养蚯蚓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把蚯蚓宝宝放到给它们准备的新家,放在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每天都可以观察,小朋友每天发现了什么就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