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社区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1.幼儿家庭科学教育活动举例
家庭科学教育活动:巧喝酸奶(3~6岁)
活动目标:让幼儿知道堵住吸管的一端,由于管内空气的压力会使吸管不容易折弯,用尖头部分刺破塑料膜更容易(压强大),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一根、塑料杯密封酸奶一杯。
活动过程:
(1)导入。利用吃早点时间,引出问题:“要用吸管喝到杯子里的酸奶,怎样才能顺利刺破杯上的塑料膜呢?”
(2)激发幼儿尝试解决。幼儿可能会用力戳,可能会把吸管戳折,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指堵住吸管平头的一端,并用尖头的一端迅速向塑料膜戳去。
(3)说说感受,加深体验。让幼儿说一说,怎样刺破塑料膜更容易。进而加深幼儿对活动、现象、原因的猜想及探索体验。
2.磁铁单元家庭联系活动
本活动是幼儿园磁铁单元主题活动与幼儿家庭科学教育活动的相互配合,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根据活动的进程和内容,具体明确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要求与指导,从而使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合作,促进幼儿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
表4-6 磁铁单元科学教育活动家园联系册
3.英国幼儿园里的“父母屋”
英国的大多数幼儿园都有一个叫作“父母屋”的房间,是专门留给家长使用的。在这里,父母可以和教师对幼儿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就幼儿园的一些情况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些面积不大的幼儿园则在走廊或教室划出一定空间作为家长活动角。父母屋或家长活动角通常放有家长必读的书籍、孩子的作品展示以及幼儿园的公告牌等。家长可以在这里与其他家长交谈、召开家长会议。在幼儿园建立父母屋,为家长提供一个能够集会、交流的场所,表明了幼儿园对家长参与的欢迎态度,家长也因而更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4.社区科学教育活动案例[5]
亲临体验 品味书香——嘉兴市第一幼儿园中班参观图书馆活动
2015年11月19日上午,一向安静的图书馆变得热闹起来,原来是嘉兴市第一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来嘉兴市图书馆进行参观。他们两两手牵手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此次参观活动。
孩子们一走进图书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整齐的书架、丰富的图书、漂亮的阅览室……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吸引了他们。走进图书馆少儿服务区——亲子阅读天地,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书,孩子们爱不释手,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书籍,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工作人员热情地给孩子们演示了如何使用3D立体书、歌德少儿学习机以及一些爸爸妈妈给孩子自制的电子书等等,还向孩子们讲解借书、阅览等方面的业务知识,耐心细致解答孩子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接着工作人员又带领孩子们有序地参观了成人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古籍收藏室等地方。特别是在多媒体阅览室,孩子们仿佛走入了新奇的电子世界,一系列新奇的科技产品,如“电子报纸”“3D电影”“3D打印机”等,让孩子们着迷。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孩子们了解到图书馆的基本情况,知道了图书馆里的藏书丰富而全面。而且能亲身感受到图书馆的安静和浓浓的读书氛围,对孩子们来说这次参观活动意义非凡,既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又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幼儿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求知、乐学的种子。
5.物理学家费曼讲述童年父亲对他的教育故事[6]
理查德·费曼是继爱因斯坦后又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天才,则源于父亲的启蒙教育独辟蹊径。费曼的父亲对妻子说:“如果生个男孩子,他准能当个科学家。”为了确保自己的预言实现,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因为费曼的父亲一直想成为一个物理学家,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他付诸给了儿子费曼,并非常用心地去开启费曼的智慧。
图4-1 物理学家费曼
费曼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整化的计算方法,这些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的重要工具。代表作品有《费曼物理学讲义》《物理之美》等。1986年费曼受委托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在国会用一杯冰水和一只橡皮环证明出事原因。费曼在自传《你管别人怎么想?》中回忆父亲对他的教育:
故事1:当我还坐在婴儿椅上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艺儿。我父亲把它们叠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动一边,它们就全倒了。
过了一会儿,我又帮着把小瓷片重新堆起来。这次我们变出了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我母亲忍不住对父亲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可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我父亲就是这样,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教我认识世界和它的奇妙。
故事2: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念里边的章节。比如有一次念到恐龙,书里说:“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父亲停顿了念书,对我说:“唔,让我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脑袋凑着咱们这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窗户,因为它比窗户还宽呢!”就是这样,他总是把所教的概念变成可触可摸,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我想象居然有这么大的动物,而且居然都由于无人知晓的原因而灭绝了,觉得兴奋新奇极了,一点也不害怕会有恐龙从窗外扎进头来。我从父亲那儿学会了“翻译”——学到的任何东西,我都要琢磨出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实际意义是什么。
故事3:那时我们常去卡次基山,那是纽约市的人们伏天避暑消夏的去处。孩子的父亲们工作日都在纽约干活,周末才回家。我父亲常在周末带我去卡次基山,在漫步于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
“看见那鸟儿了么?”我父亲说道,“那是只斯氏鸣禽。”(我那时就猜出其实他并不知道这鸟的学名。)他接着说:“在意大利,人们把它叫做‘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克达’。你可以知道所有的语言是怎么叫这种鸟的,可是终了还是一点也不懂得它。你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罢了。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于是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他又接着说:“瞧,那鸟儿总是在啄它的羽毛,看见了吗?它一边走一边在啄自己的羽毛。”“是,”我说。
他问:“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说:“大概是它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所以要啄着把羽毛再梳理整齐吧。”
“唔,”他说,“如果是那样,那么在刚飞完时,它们应该很勤快地啄,而过了一会儿后,就该缓下来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
他说:“那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不是在刚飞完时啄的次数多得多。”不难发现,鸟儿们在刚飞完和过了一会儿之后啄的次数差不多。我说:“得啦,我想不出来。你说道理在哪儿?”
“因为有虱子在作怪,”他说,“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质。虱子的腿上又分泌蜡,蜡又有螨来吃,螨吃了不消化,就拉出来黏黏的像糖一样的东西,细菌于是又在这上头生长。”
最后他说:“你看,只要哪儿有食物,哪儿就会有某种生物以之为生。”现在,我知道鸟腿上未必有虱子,虱子腿上也未必有螨。
他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对,但是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故事4:我父亲培养了我留意观察的习惯。一天,我在玩马车玩具。在马车的车斗里有一个小球。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小球的运动方式。我找到父亲,说:“嘿,爸,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小球往后走;当马车在走,而我把它停住的时候,小球往前滚。这是为什么呢?”
“这,谁都不知道。”他说,“一个普遍的公理是运动的物体总是趋于保持运动,静止的东西总是趋于保持静止,除非你去推它。这种趋势就是惯性。但是,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你瞧,这是很深入的理解,他并不只是给我一个名词。
他接着说:“如果从边上看,小车的后板擦着小球,摩擦开始的时候,小球相对于地面来说其实还是往前挪了一点,而不是向后走。”
我跑回去把球又放在车上,从边上观察。果然,父亲没错——车往前拉的时候,球相对于地面确实是向前挪了一点。
我父亲就是这样教育我的。他用许多这样的实例来讨论,没有任何压力,只是兴趣盎然地讨论。它在一生中一直激励我,使我对所有的科学领域着迷,我只是碰巧在物理学中建树多一些罢了。
思考与练习
1.幼儿园家庭科学教育活动有什么价值?
2.幼儿园社区科学教育活动应如何开展?
附1 美国幼儿园教师运用社区资源优化教育活动的观察[7]
美国幼儿园教师利用了哪些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他们是如何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优化活动的?研究者应邀前往美国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2008年7月—2009年5月,随机进入当地21所幼儿园,对教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的活动作了29次现场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和思考综述如下。
一、美国的做法
(一)走出去,运用社区场馆资源,丰富教育活动
1.到草坪花园里去开展发现季节活动
幼儿园大班1位教师带领8名儿童走出教室,来到园后门外边的草坪上,指导儿童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和形状、用图案和符号在画板上记录,回到教室后分享。
2.到公园游戏场地去开展自由运动
H学校学前班3位教师带领10名儿童走出校门,来到马路对面C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玩耍:滑滑梯、荡秋千、玩沙、爬树等。
3.到向日葵地里去开展热爱劳动活动
幼儿园大班3位教师带领13名儿童走出园门,来到马路对面的向日葵地里,向儿童说明向日葵的特点和习性,示范如何连根将其拔出、去掉其根上的泥土、摘下其花盘;引导儿童自由收获向日葵,装进塑料袋里;教师背着大塑料袋,带领儿童回到中心,用这些材料开展美工活动,装扮活动室。
4.到图书馆儿童部去开展愉快学习活动
幼儿园大班1位教师带着5名儿童,走到马路斜对面的UF图书馆儿童部,在游戏区里嬉戏,到多功能活动室去听馆员讲故事,大家一起唱歌、打击乐器。
5.到大学校园里去开展游览观赏活动
幼儿园托班2位教师分别推着1辆儿童车,来到一个大学活动中心前的米字形大草坪上游览。
(二)请进来,运用社区人力资源,深化教育活动
1.邀请家长来观看、组织儿童的日常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师安排两位家长在班级做志愿者:把桌子擦干净,为每个儿童摆好早点和餐巾纸;为儿童摆放画纸和涂料,帮他们把画夹在画架上;观察儿童的桌面游戏、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和他们一起玩;当儿童准备到室外去时,帮他们穿好衣服;到室外去和教师一起观看儿童的游戏。教师感谢家长给儿童带来了点心,奉献了时间;家长离园。
2.欢迎居民来参与、指导儿童的特殊活动
二、总结与反思
美国幼儿教师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优化园内外活动的做法与特点引发了研究者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开放性
美国教师把社区资源广泛用于加强幼儿园的教育之中,使幼儿园与社区能经常进行沟通和互动,形成了真正的伙伴关系。这启发我们要认识到社区和幼儿园一样,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园要实行对外开放,而不能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禁锢在幼儿园的小天地里。
(二)注意可行性
美国许多社会场所都具有公益性、服务性,公园、大学都是无围墙的,图书馆、农场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也消除了参观者的“门卫”和“门票”之忧。这启发我们要全面了解社区,以充分利用蕴藏在社区各种场馆中的价廉物美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活动。
(三)提高综合性
美国教师组织的外出参观游览活动不是孤立的园外活动,而是园内活动的有序延伸和补充,是综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启发我们要把社区的优质资源加以整合,全盘纳入幼儿园的教育之中,综合起来加以运用。
(四)体现广泛性
美国教师鼓励家长、大学师生、消防队员、音乐家、房管员和牧师等社区人士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志愿为儿童的成长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既发展了儿童的社会性,也培养了儿童的个性。这启发我们要大力开拓志愿者市场,广泛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
(五)做到规范性
美国教师在带领儿童外出活动时,能严格控制师幼比率,随身携带急救包,提高了儿童外出活动的安全系数;在组织儿童外出活动后,能及时给儿童提供复习巩固的机会,帮助儿童把新旧知识联结起来,提高了儿童学习的效率。这启发我们要把“以儿童为本”放在首位,注重细节,既要时刻绷紧“确保儿童安全”这根神经,更要全面体现“真让儿童受益”这种成效。
附2 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5例
科学区域活动1:玩中学,学中玩
幼儿天生好奇,他们总是喜欢探索世界的每一个“奇妙”,每当发现“神奇”,他们总是那么的开心。以下幼儿科学小实验来源于幼儿生活,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动手探索的材料和方法,每一个实验都是那么的有趣、好玩。
实验一:“会跑的”图案
1.在玻璃片上画上我最爱的五角星
2.将玻璃片缓缓放入水中,慢慢地、慢慢地……
3.五角星居然从玻璃片上跑下来啦
实验二:熄灭的蜡烛
1.小小蜡烛立水中,燃烧着……
2.用玻璃杯罩起来,试试看!
3.蜡烛熄灭了?!
实验三:花开啦!
剪一剪
折一折
纸花开啦!
科学区域活动2: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
1.幼儿发现竹林里面长出了竹笋
2.幼儿仔细观察小竹笋
3.幼儿测量小竹笋的生长高度
4.幼儿在观察中的记录
科学区域活动3:奇妙的沉浮
想办法让沉的东西浮上来,让浮在水面上的积木沉下去
科学区域活动4:电路小实验
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小灯泡一个。
实验操作:
(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线板内,使小灯泡亮起来。
指导建议: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科学区域活动5:魔法色彩区角活动
1.按一定的浓度加糖调色
2.按顺序用滴管分层次滴颜色
3.观察滴管中的颜色
4.成功调出彩色的彩虹
[1]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郦燕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邱淑慧.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http://jspx2.fjtu.com.cn/course1/tj1/ckwx/book6/book6_6.htm.
[5]http://jxdyyey.igrow.cn/subject/412072.
[6]http://www.sohu.com/a/154994471_3426662017-07-06,有删改。
[7]李生兰.美国幼儿园教师运用社区资源优化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