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游戏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幼儿科学游戏教育活动的设计
1.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原则
(1)游戏的科学性
教师在选择和编制游戏时,首先要考虑游戏的科学性,即保证游戏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内容准确、难度适中,符合科学教育的目的要求和幼儿学习的可能性。如果为游戏而游戏,缺少科学性,也就失去了科学游戏的意义。同时,也要考虑到科学经验与概念应该隐含在游戏的材料和游戏的规则中,而不能变成生硬的说教。如在“数气泡”游戏中,要求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知道杯子里面有空气。做法:教师引导幼儿将小手帕塞进水杯的底部(不能掉下来),将杯口朝下盖住水面垂直地朝下按,让幼儿体会到很吃力,并引导幼儿观察杯子内水面的位置。过一会儿,让幼儿竖直地拿起小水杯,抽出手帕,让幼儿观察:手帕一点儿也没有湿。问:水为什么不能跑到杯子里浸湿手帕?再让幼儿将杯口稍稍倾斜一点插入水面,只看到杯口处有泡泡“噗噗噗”往上冒,让幼儿一个一个模仿着做,其他幼儿一边观察,一边数泡泡的个数,谁的泡泡冒得最多为优胜。教师在示范时应指导幼儿:杯口应逐渐倾斜,让泡泡一个一个产生。在这个游戏中,就隐含了“空气无处不在”的知识,但又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教告诉幼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掌握了科学知识。
(2)游戏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好玩的游戏就连成人也会为之吸引。而如果游戏的内容和过程既不生动,又不有趣,没有一定的难度,不需要付出智力代价,对幼儿缺乏吸引力,那就削弱了游戏的价值。因此,设计幼儿科学游戏,要注意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幼儿的兴趣表现在哪里呢?第一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游戏(如摸一摸、猜一猜之类的游戏),如“数气泡”游戏中,塞手帕的杯子压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为什么没有湿?能很快将好奇的孩子吸引到游戏中来。第二是具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如操作类游戏),能满足幼儿好探索的需要。第三是可用自己喜欢表现的方式来反映对事物的认识的游戏(如运动性游戏、情景游戏),是最能让幼儿获得成功或成就感的游戏。第四是带有竞赛和富有挑战性问题的游戏(如竞赛游戏和智力游戏)。对中、大班幼儿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力。因此,在设计游戏时,应尽可能多地融进幼儿感兴趣的成分。让幼儿在游戏的快乐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
(3)游戏的活动性
幼儿喜欢摆弄、好活动,游戏的结构应是幼儿的活动探索过程。幼儿在游戏中,既有外部的操作感知和身体运动,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又有内部的智力活动,要求幼儿努力进行思考,两者的有机结合,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达到科学游戏的目的。幼儿在游戏中既玩得愉快,又获得了知识经验,也发展了智力。
2.幼儿科学游戏的设计的三要素
(1)游戏中隐含的科学知识与技能
幼儿科学游戏中必须隐含一定的科学知识,幼儿在游戏中可能获得什么样的科学知识或概念,一般不主张在设计游戏时确定游戏目标,但教师应明确每个游戏中所隐含的科学概念。如在“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的游戏中所隐含的科学知识: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转的。
(2)游戏材料
开展好游戏首先离不开物质环境的提供和游戏材料的准备,材料最好是教师自制或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特别是用废旧物资进行自制,自制的游戏材料不仅能体现教师的设计意图,也能培养孩子手脑并用的能力。
科学玩具作为诱饵或科学游戏的物质基础,不仅可以使游戏更有趣,而且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思。幼儿科学玩具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①发条玩具。用手或钥匙转动发条的轴,使发条卷紧,在发条放松的过程中,使玩具动起来,如发条小鸭、发条青蛙、发条小飞机等。
②拖拉玩具。依靠自己的手拉动绳索而使玩具的轮子向前滚动,如会叫的小鸭、小拖车等。
③惯性玩具。用手推动玩具,使玩具向前移动,如惯性小汽车等。
④电动玩具。依靠电池的电力作为动力,使玩具自行运动,同时有些玩具可以发出声音,有些玩具可以发出光,如电动小汽车、翻跟头的小熊、音乐盒、电光冲锋枪、小火车等。
⑤遥控玩具。依靠电池的电力作为动力,玩具上有一根天线,拨动开关,依靠幼儿手中的遥控器控制和指挥玩具运行,如遥控小汽车、遥控小火车、遥控飞机等。
⑥电子玩具。借助电子技术的玩具,如电子玩具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
(3)游戏规则
游戏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详细说明怎么玩,以及适合什么年龄对象的幼儿玩,适合几个人玩等等。要达到游戏的目的,交代游戏规则很重要。幼儿若不遵守规则,游戏的效果就不能达到了。
以下为举例:
科学游戏教育活动名称:踩影子
适用班龄:大班
游戏准备:有阳光的室外安全场地
参加人数:20人
游戏规则:请幼儿自选2人一组,双方约定:不仅要尽量多地踩到对方的影子,而且还要尽量避免对方踩到自己的影子,以先踩到对方影子5次来判断输赢。
评析:踩影子科学游戏活动是运动性游戏的一种,此类游戏适宜在室外进行,活动量大,通过这类游戏,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影子的特性,加深对影子所产生的因果关系的理解。同时在运动中,幼儿的好活动的特性得到充分满足,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发展了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
3.设计幼儿科学游戏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科学游戏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或设计科学游戏时应考虑的问题:
(1)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隐含性
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如“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游戏,此游戏要体现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太阳、地球和月亮有一定的关系;二是知道它们的关系是: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在游戏中,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因此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科学游戏的过程要有情景性和灵活性
幼儿在科学游戏中,各种潜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能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看幼儿是否能积极参与游戏过程,是不是肯动脑筋思考,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为此,科学游戏的过程必须要有具体情景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首先,要创设游戏的情景,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这样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幼儿兴趣就更高。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观察、自主动手、自由表达,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
(4)科学游戏的形式要有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
幼儿科学游戏应是幼儿的活动探索过程,应既有外部的操作感知和身体的运动,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又有内部的智力活动,要求幼儿努力思考,两者的有机结合,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达到科学游戏的目的。同时,要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游戏,使每个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使幼儿在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科学。
(二)幼儿科学游戏教育活动的指导
对于集体性的科学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按以下步骤组织实施:
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如以充满激情的语调告诉幼儿:“下面即将玩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谁能听见我宣布的游戏名称,谁就可以参加这个游戏。”这样,幼儿会立刻安静下来,以期盼的心理来接受游戏。
2.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
根据需要,可示范玩一次或做一点热身活动,待幼儿完全理解了游戏的规则要求后即可正式开始。
3.正式组织游戏活动
此时一方面要关注游戏的进展,同时还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必要时可对个别幼儿提供一些帮助,如提示下一步可进行的操作。为给游戏助兴,教师也可介入游戏之中以推动游戏的发展,但应注意的是,不要身陷其中,自己玩得乐不可支,却忘记了组织引导的责任。
4.做好游戏的评价工作
在游戏结束时,可组织幼儿交流一下游戏中自己的所见所想以及自己的发现和内心的感受等。要为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喝彩,如果是团队集体游戏,还应感谢大家为成功开展游戏所付出的努力。
需要说明的是,幼儿科学游戏除了集体组织的游戏活动外,也可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分散成小组或让幼儿个别独自进行。
由此可见,幼儿科学游戏不仅渗透着科学知识、教育意义,还具有好玩及神奇的趣味性,是幼儿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