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1.实验设计及过程记录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课通常以实验为核心,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互动讨论为抓手,启发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实验设计、问题设计(更准确一点是过程设计)、PPT制作,是教学设计或撰写教案的三个最重要的内容。其中,实验设计尤为重要,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例如,“绽放的纸花”这节课,如果仅仅让幼儿观察一下纸花在水中绽放的过程,那就显得过于简单了,也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有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分为四步:第一步是教会幼儿如何把纸花折叠成花苞(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第二步是让学生观察花苞在水中绽放的过程,并引导幼儿讨论绽放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猜想和发散思维能力),初步了解纸张吸收水分后导致内部纸纤维软化,从而绽放的过程;第三步是观察两种不同纸张做成的花苞在水中绽放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到不同的纸张,其纤维的疏密程度和材料的性质不同,吸水快慢不同,导致纸花绽放的速度不同;第四步是准备了更多不同种类的纸张做成的花苞,让幼儿来观察,并用比赛的形式看它们绽放的快慢情况。因此,这节课的实验准备是很充分的。

实际上课时,主要做了两次实验(即第二步和第三步),第一步教师简单示范一下,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折叠纸花。第四步因为时间有限而没有做。但是,准备充分一点是必要的。

这个实验分步进行,分组实验,分层讨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有规则(讲解),有(实验)记录,有(猜想)讨论,有反复(实验)(因为一个幼儿把纸花苞方向放反了,导致实验结果和其他组不同,重新正确放置后得出相同的结论)。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完整而清晰的,有许多值得幼师生借鉴的地方。

但是,说课和正式上课并不完全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说课不需要当场进行分组实验,互动讨论也不要太多,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实验一般在课前进行,因此一定要做好记录,静态的过程可以用手机拍照,动态过程(如纸花绽放的过程)最好拍摄视频。

实验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分几次进行(几个小实验)?

(2)是分组实验还是独立实验?分几组?

(3)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和记录纸?(一般用图画形式,打√、打×等)

(4)实验步骤或规则、实验记录方式、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

例如,在用吸管吹肥皂泡的时候,有些幼儿这头吹一下,那头再吹一下,这样不卫生,肥皂水容易进入口中。放置纸花的时候,要正面(花瓣折叠起来的一面)朝上。

(5)实验结果汇报,实验原理的猜想和讨论;最后的总结拓展等。

2.网上收集资料(教案、图片、PPT和视频)

实验过程中,尽管学生把实验的每个重要环节或重点过程都拍摄下来了,但仅有这些照片或视频资料还远远不够,必须到网上收集一些好的资料,包括教案、图片、PPT和视频,为下一步撰写教案或制作PPT做好准备。

3.撰写教案

任何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看葫芦→依葫芦画瓢→独自画瓢→画出新的东西,这是学习的四部曲,写教案也是如此。首先,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本书的典型案例分析和附录中有很多优秀教案可以参考。其次,是根据已有实验,参照教案的一般撰写流程写好教案。对于幼师生来说,一般只需要做到两步。第三步“独自画瓢”即完全独立写教案和第四步“画出新东西”,即写出独特的新颖的教案,主要针对有一定经验的幼儿教师。

科学活动课的教案大致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教学(活动)目标;(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活动准备;(4)活动过程(课题引入—猜想假设—实验探究—互动讨论—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有时要播放一些视频材料。

4.PPT制作

说课用PPT和上课用PPT是不同的,如果说正式上课时,PPT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有可无的话,那么,说课时PPT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PPT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说课的质量。与上课不同,说课的时候,必须把教案上的大部分内容,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活动过程等全部制作成PPT(正式上课的时候大部分都不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他人知道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过程。

5.模拟说课

在正式说课之前,要进行模拟说课,这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幼师生从来没有上过讲台,对电脑和翻页器等设备的使用也不熟悉,经常会出现说话结巴、内容不熟悉、表达不流畅等问题。由于电脑软件问题,经常出现视频或动画放不出来的问题。事先说一次或几次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正式说课时就不会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