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功能

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功能

(一)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体现了效率这一法律价值

法律价值取向存在多种标准,效率当属重要衡量标准,原因在于充分利用资源、平衡多方利益、有效增加社会财富是一切法律制度规范与法律活动的最终目的。法经济学启发我们,效率是法所具有或应当具有的促进社会财富增长和活动便利并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便利条件的价值,其作为法建立的基础原则,既是法首要形成的出发点也是法最终追求的归宿。如何实现这一价值呢?法律是通过资源有效配置并分配相应权利义务来实现该价值。根据科斯定理,交易成本很低甚至为零时,不管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这意味着将权利配置给任何一方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但是随着交易成本增加,谁最需要这一资源,谁才是“最珍惜它的人”,此时将权利交付给“最珍惜它的人”,更容易获得高效率。经济学上财产权的“效率”是波动的,“最珍惜它的人”是变化的,并且实际如何区分每个人对资源的重视程度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便需要权利的转移,只要为其创造自由条件,使转移依据权利的潜在属性而产生,那么就依然能达到“最佳配置”。[11]根据法经济学、经济学及科斯定理的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允许财产权的自由转让是提高权利配置的关键性因素,具备财产权属性的“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亦然。以往立法中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设定了诸多限制,阻碍其自由流通,影响其有效利用,使该项权利没有找到“最珍惜它的人”的渠道,因而呈现“低配置”的财产权利状态。有了以往的经验教训,近年来我国各地陆陆续续试探着打开了严格禁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大门,京津等试点、《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等政策意见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合法化提供了宝贵经验:要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高便利,抵押作为重要且独具优势的土地流转方式,该制度允许农民以土地权利作为抵押标的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融通资金,这一自由支配流转的渠道,有利于该权利更高效地找寻“最珍惜它的人”,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12]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最本质的物权属性适合开展抵押融资活动

在实践中,人们多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债权,只能通过合同法进行保护。但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虽是根据土地承包合同设立的,并不能据此认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债权。1993年修改后的《经济合同法》并未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农户之间形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适用范围。我国《民法典》(物权编)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权利为物权范畴,属于用益物权。以用益物权为抵押标的的法律内涵在于用益物权人可以就其用益物权设定抵押权。尽管所有权是土地金融建立的基础,但是我国特殊国情形成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仅土地承包经营权才属于农户。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的外观上看,该权利确实不完整。制度创新、思维转换提醒我们,形成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背景下土地承包责任制将长期稳定存在,以家庭承包或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均属用益物权,这有力论证了承包地经营权的物权性和财产属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就是根据物权的绝对性原则,在维持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自由抵押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三)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有利于构建合法机制,维护多方合法权益

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意义,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过程中,京津等试点构建了确权登记机制、纠纷解决机制及信用担保机制等多种机制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13]第一,确权登记机制。土地确权是一系列复杂过程,每宗地的土地权属都需要经过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登记造册、颁发土地证书等土地登记确权程序。确权登记工作在全国多地取得了良好效果。以青岛为例,为规范流转土地的权利主体资格、流转土地期限以及面积等因素,该市向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农村经营主体颁发了详细记载相关因素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14]第二,纠纷解决机制。实践中,纠纷解决以调解和仲裁为主。2006 年,农业农村部批准宜昌市夷陵区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县,夷陵区仲裁委员会的成立紧随其后,区仲裁委成立源于政策引导,顺利化解数百起土地承包纠纷,有效缓解了“三农”问题。[15]此外,该区仲裁委的建立也为土地承包外的其他类型纠纷提供了良好的纠纷解决平台,改善了当地的法治环境,提升了当地的法治水平。第三,信用评级机制。为了实现对信用农村、农户的奖励,建立完备的信用评级机制非常必要。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优秀代表,2011年开始克山县人民银行及各大商业银行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对6万多个信用户开展信用评级,最终分类评选出3A、2A、A级信用户及“黄金信用户”。克山县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3月,克山县信用信息中心(黑龙江省首家农村信用信息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由克山县政府统筹推动,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协调联动,依托研发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县域特色、多功能、覆盖广泛的县级信用信息中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