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传播伦理学作为伦理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其基本概念的根本性内涵及思想发展,离不开来自伦理学的思想渊源。伦理学在古今中外均源远流长。在中国,围绕道德哲学基本问题的伦理思想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等的学说;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中外伦理学思想在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一系列宝贵的遗产。例如,中国思想史上留下的重视社会秩序和自然规律,重视道德情操的培养,突出仁爱、道义、追求世界大同、追求爱国奉献等的理念。又如,世界上一系列特殊性与普遍性统一的伦理原则,如公平正义、社会责任、自由平等、自觉守法、人本权利等。这些理念和道德原则,对传播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由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其奠定的理论基石。

【注释】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0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3页。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页。

[4][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99页。

[5]同上书,第119页。

[6][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5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6页。

[7][美]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何意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8][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68—72页。

[9][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28页。

[10]同上书,第36页。

[11]聂文军:《西方伦理学专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页。

[12][美]沙伦·M.凯、保罗·汤姆森:《奥古斯丁》,周伟驰译,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05—107页。

[13]聂文军:《西方伦理学专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112页。

[14][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65页。

[15]苏浙生编著:《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文汇出版社1992年版,第33页。

[16]聂文军:《西方伦理学专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17]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1页。

[18][英]戴维·福特:《基督教神学》,吴周放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54页。

[19]参见“William of Ockham”,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http://www.iep.utm.edu/ockham,retrieved November 24,2020。

[20][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72页。

[21][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90页。

[22]张咏华、黄挽澜、魏永征:《新闻传媒业的他律与自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23][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4页。

[24]“David Hume”(April 17,2019),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hume/,retrieved November 24,2020.

[25]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4页。

[26]同上书,第922页。

[27]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922页。

[28][法]爱弥儿·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29][法]爱弥儿·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12、111—126页。

[30]韦庭学:《拯救伦理又保卫历史唯物主义——从布莱克里奇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谈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2期。

[31]参见[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281282页。

[3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75页。

[33]韦庭学:《拯救伦理又保卫历史唯物主义——从布莱克里奇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谈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2期。

[34][美]艾伦·伍德、林进平、张娜:《正义与阶级利益》,《国外理论动态》2016年第1期。

[35]魏英敏:《功利论、道义论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东南学术》2002年第1期。

[3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98页。

[3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37页。

[38]同上书,第548页。

[3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载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3页。

[4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75页。

[4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4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26页。

[43][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7—78页。

[44]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页。

[45]参见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页。

[46]参见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3—114页。

[47]同上书,第112—114页。

[48]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89页。

[49]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96页。

[50]同上书,第299页。

[51]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77页。

[52]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载《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1—132页。

[53]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77页。

[5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19th/nl/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最后浏览日期:2020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