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传播伦理问题及应对
在第一节中,我们根据对中国十多个省市展开的一项调研所得数据材料,探讨了普通网民对一系列新媒体传播相关的伦理问题的认知。对于新媒体传播伦理问题,除了普通网民以外,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有关认知和关于应对当下传播伦理问题的观点意见显然非常值得研究。在一个互联、参与、开放、共享日益成为人们传播理念的当今时代,如何使公民在享受法律赋予的传播自由权的同时,认识自身作为传播活动参与者主体的社会责任,从而自觉约束自身的传播行为?面对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林林总总的传播伦理问题,社会应如何认识,怎样有效应对?围绕这些问题,专家怎么看?本节将根据对专家的访谈资料,对此展开探讨。
在我们访谈的专家学者中,有的在高校工作,有的在研究机构工作,有的是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道德委员会的成员,有的在新闻传播领域学术刊物编辑部工作,有的是正在为把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送进中小学而努力的公益类社会组织的成员,还有国际著名传播伦理学者。他们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尹明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国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谢金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殷乐研究员,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宋小卫,华中科技大学钟瑛教授,暨南大学林爱珺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戴丽娜女士,汕头大学魏永征教授,上海《新闻记者》杂志社主编刘鹏博士,曾任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道德委员会秘书长的章新民先生,上海梦想加油站王勤智常务副理事长、高正晓秘书长。此外,还有美国学者、世界著名传播伦理学家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Clifford Christians)教授;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丹尼尔·特罗蒂尔(Daniel Trottier)副教授,研究专长为数字化伦理,参与了欧盟委员会支持的有关安全、隐私与数字化媒体的研究项目;日本(东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著名法学家大石泰彦(Oishi Yasuhiko)。中国传媒大学龙耘教授,以及曾在日本留学和工作、现已回国执教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章蓉博士,为我们对欧洲学者和日本学者的访谈提供了重要帮助。访谈问题根据这些专家学者的不同工作经历而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