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苏联来华戏剧专家的教学与创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中长铁路中央文化馆文工团率先邀请两位从事业余戏剧活动的苏联戏剧工作者讲授《演员自我修养内外部技术》课程,主要授课内容是斯氏的《演员自我修养》,并根据原著学做表演练习,对学习者产生较大吸引。此后,更多的中国戏剧教育工作者开始根据斯氏体系实施教学。根据中苏政府协议,1953年底第一位来自苏联的戏剧专家普拉东·乌拉基米尔罗维奇·列斯里来到中国北京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担任导演专业和表演专业的教学指导工作。
一年后,中央戏剧学院又迎来指导表演课的苏联专家鲍·格·库里涅夫、教授导演课并系统讲授导演学基础理论的格·尼·古里叶夫、教授舞台美术设计课的雷科夫;上海戏剧学院迎来了叶·康·列普科夫斯卡娅;北京电影学院迎来了尼·彼·潘科娃。
从1916年前后中国人知道了俄罗斯新演剧运动和莫斯科艺术剧院以后,几代学者不断努力,孜孜不倦地探寻斯氏体系的原理。到了1954年,我们终于迎来了当面为我们传授斯氏体系的苏联戏剧专家。长期以来,学者们就中国戏剧家如何学习了斯氏体系、学习了怎样的斯氏体系等斯氏体系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时,偏向于对“体系”的翻译文本中的艰深课题进行研讨,而不太注重对斯氏的嫡系传人如何把握体系原理实施教学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
实际上许多令我们迷惑不解,甚至因种种误解引起的争论,当年苏联戏剧专家在教学实践中,在对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具体辅导中早就给出了答案。只是某些对斯氏体系心存偏见的学者要么是没有看到这些材料,要么是对这些材料一时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苏联专家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教学中对斯氏体系的传授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中央戏剧学院现存文字记录资料也极为丰富,这个大的课题和当年留下来的大量资料,值得我们以更浓厚的兴趣进行深入研究。
本部分的讨论难以涉及苏联专家所授表演、导演的全部课题,只能结合笔者对当今演出创作与教学现状的思索,对那些引起笔者研究兴趣的课题进行初步研讨,以期引发更有价值的讨论。
本部分以下各章将以表演、导演专业基本课题为重心,希望通过研讨苏联专家在教学实践中对斯氏体系的传授,从苏联专家对学生的排练指导、作业点评中,去领会和感悟苏联专家如何把握、实践和传授斯氏体系中那些重要的理论原理,由此更为准确地理解“体系”。
以下虽然为每位专家确立了专章以认清各位专家的教学手段与特色,但在论述中为了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也会围绕相关课题,将几位专家的教学活动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