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结

小 结

在人物形象塑造教学阶段,库里涅夫向我们传授了帮助演员塑造人物、“成为形象”的创造方法。他用“小品工作方法”教会了学员如何在行动中分析、理解、接近并完成角色形象的塑造。他所传授的“角色的形体动作记忆”练习、“在行动中分析角色”(分析角色的“现在”“过去”“将来”)的练习、“角色的生活”的练习、为塑造形象而做的“观察生活练习”“角色的形体自我感觉”的练习等,构成了丰富的创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系列方法。

应该看到,这些创作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基础课教学阶段的一系列训练方法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表演基础元素阶段所进行的训练,都是接之而来的创作人物阶段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例如,要是没有接受过基础课阶段的“形体动作记忆练习”的训练,也就无法完成塑造形象阶段的“角色的形体动作记忆”练习;要是没有“判断事实”与“改变舞台态度”的练习,也就没有“角色的形体自我感觉”的练习;要是无法获得演员的“正确的创作自我感觉”,也就无法捕捉到“人物形象的内、外部自我感觉”。

[1]事实上,留在美国进行“体系”教学工作的波列斯拉夫斯基与奥斯潘斯卡娅对斯氏体系也存有诸多误解,这也造成了李·斯特拉斯伯格的诸多误解,此不赘述。

[2]以下库里涅夫专家课堂教学相关资料,均引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一)、(二),1955年1月4日、5日,翻译:林海,记录:王南,《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3]格·克里斯蒂著,林陵、史敏徒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员自我修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5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林陵、史敏徒译,第二卷,434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

[5]鲍·格·库里涅夫此前讲过的四种注意是:“有意识的注意”与“无意识的注意”,“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他还讲过“积极的注意”与“消极的注意”,因此同学们在后来的课堂讨论中总结“注意力集中”课题时,将“注意”总结为六种,库里涅夫也没有提出反对。实现“外部注意”的感官又可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种。这五种感觉的注意又都能影响到“内部注意”。

[6]1990年,格洛托夫斯基的德国籍学生、德国梅塔剧院的院长和他的夫人来到北京,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格氏表演基础训练”的授课,笔者当时担任了这两位老师的课堂授课翻译,并参加了训练。笔者以为,某些训练内容是对“体系”的基础元素教学内容的继承与发展。

[7]本段落库里涅夫专家课堂教学相关资料,均引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五),1955年1月15日,翻译:林敏,记录:蒋瑞,校正:庄则敬、丹尼,《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8]《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五),1955年1月15日,翻译:林敏,记录:蒋瑞,校正:庄则敬、丹尼,《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以下有关“形体动作记忆练习”的资料,均引自于此。

[9]瓦赫坦戈夫戏剧学校是一个隶属于瓦赫坦戈夫剧院的附属戏剧学校。在俄国不少剧院都有自己的附属戏剧学校,课程安排与独立的戏剧学院基本一样,学生修业期满可获得国家颁发的大学毕业文凭。

[10]《又是一个两分》是一幅苏联油画,画面中有三个人物和一条狗:一个是伤心地看着孩子的妈妈,另一个是穿着皮大衣、书包里塞着溜冰鞋的小男孩,第三个人物是坐在一旁、停下了手里的作业的姐姐;桌上是小男孩的成绩单,两分;家里的狗并不知道它的小主人此时的心情,它咬着小男孩的大衣,好像是要求小主人和它一起出去玩儿……

[11]以上课堂授课内容详见《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八),1955年1月21日,翻译:林敏,记录:蒋瑞,校正:庄则敬、丹尼,整理:罗英,《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以下相关授课内容,均引自于此。

[12]《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二十二),1955年2月26日,记录:蒋瑞,《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以下相关授课内容,均引自于此。

[13]以下所述课堂练习,详见《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二十五),1955年3月5日,记录:蒋瑞,《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以下授课内容,均引自于此。

[14]这两个小品来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三十),1955年3月16日,记录:夏格菲,《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15]《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三十四),1955年3月26日,记录:蒋瑞,《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16]以下相关授课内容,均引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三十一),1955年3月19日,记录:蒋瑞,《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17]以下相关内容,均引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三十七),1955年4月2日,记录:蒋瑞,《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18]《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四十四),1955年4月20日,翻译:沙金,记录:蒋瑞,整理:朱嘉深,校正:丹尼、庄则敬,《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19]《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八十五),1955年9月3日,翻译:林敏,记录:白珊,《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下),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以下相关内容,均引自于此。

[20]《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一),1955年1月4日,翻译:林敏,记录:王南,《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以下相关授课内容,均引自于此。

[21]详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林陵、史敏徒译,第二卷,67—72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

[22]以下相关授课内容,均引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三十四),1955年3月26日,记录:蒋瑞,《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23]阿库林娜此时叫别斯谢妙诺夫“父亲”,是在以孩子的口气叫自己的丈夫。

[24]以下相关授课内容,均引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九十二),1955年9月27日,翻译:林敏,记录:蒋瑞,校对:张君川,《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下),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25]《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三),1955年1月10日,记录:蒋瑞,校正:庄则敬、丹尼,《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以下相关授课内容,均引自于此。

[26]即伏尔加格勒,当时叫斯大林格勒。

[27]《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一〇八),1955年11月3日,编译:林敏,记录整理:蒋瑞,校正:张君川,《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下),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28]《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五十七),1955年5月7日,记录:蒋瑞,《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以下相关授课内容,均引自于此。

[29]《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51页,“表现派”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

[30]《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六十),1955年5月11日,记录:蒋瑞,《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

[31]这两段详见《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鲍·格·库里涅夫同志表演课讲课记录》(八十八),1955年9月10日,翻译:林敏,整理记录:蒋瑞,校正:张君川、吕复,《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下),中央戏剧学院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