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东·乌拉基米尔罗维奇·列斯里的表演、导演课

第三章 普拉东·乌拉基米尔罗维奇·列斯里的表演、导演课

苏联戏剧专家普拉东·乌拉基米尔罗维奇·列斯里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1],已经是近六十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在中央戏剧学院还是能感觉到这位专家真的曾在这里教过书、排过戏。这不仅是因为楼道里挂着那些发黄的老照片,还因为导演系、表演系老一辈教师嘴边常常就会蹦出“列斯里”三个字,讲他怎么要求严格、怎么爱发火。今天,如果哪位老师对学生太“凶”,就会有人说:“嘿,这就是列斯里的脾气。”

普拉东·乌拉基米尔罗维奇·列斯里,生于1905年,与中国著名导演焦菊隐同岁。十七岁进入莫斯科艺术剧院,到他1953年底来北京时已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工作了三十年。他的父母都是演员,他从小迷恋演戏,五岁就跟着父母上台演戏。他不仅是一位导演,也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一位戏剧教育家,来中央戏剧学院教书之前,在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导演系已经教了二十年书,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学生。

列斯里于1954年1月正式开始了他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那一年他四十八岁,担任表、导演教学顾问,负责检查、指导所有表演、导演两个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1954年3月20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正式开学,列斯里负责该班教学,孙维世担任班主任。列斯里在这个班里教过的学生大都成为全国各剧院、团的导演与艺术领导。列斯里来到中央戏剧学院后,学院在1月份为他举办了一场欢迎舞会,他在会上讲了话,讲到了现实主义艺术。他没有坚持到晚会的最后,他请大家继续跳舞,可以跳到第二天早晨,但是他已步入老年,要休息了。列斯里没有打断舞会,他请乐队奏起华尔兹,他随着乐曲的节奏一边跳着一边后退,在音乐声中离开了晚会。

1954年3月28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又为列斯里举办了一场更为隆重的欢迎会,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列斯里的校友孙维世,在会上把这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及助手、以对学生要求严格著称的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的表演、导演教师的身份介绍给了中国戏剧界,列斯里受到最热烈的欢迎。那一天,不仅是中央戏剧学院,而且是整个中国话剧演剧队伍,在手捧理论书籍摸索、实践斯氏体系十九年以后,终于迎来了“体系”故乡的传承者……

大家在等待着列斯里讲话,而孙维世,这位曾经担任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谈翻译的戏剧专家,负责为列斯里的发言做翻译……

列斯里开始发言了,他说:大家给了我这么多赞美,但是这些功劳都是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

执掌教鞭的列斯里三句话不离本行,马上就谈道:在教学中我们都应该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严格的精神。

接着列斯里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他本人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故事:

我年轻时,有一次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委托,到剧院去检察指导狄更斯的一出戏的排演。这一天斯氏也来了,就坐在第一排。搬布景的工人忘了把一堵墙搬上舞台,我为了救场,就搬了一块石头上去代替。开幕了,因为斯氏就在台下,我很紧张,就从景片上抠了一个小洞朝下偷看(听众笑了)。斯氏一眼就看到少了一堵墙,马上就哼了一声,手指不住地弹着膝盖。这时我想:到更衣室去穿上大衣溜掉算了(笑声)。我到了更衣室,斯氏的秘书正在那里等我,他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请你到他那里去(场内哄笑)……

这一切至今还在我眼前。斯氏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放着一杯茶和一块带奶酪的蛋糕,他正和别人有礼貌地谈话,我一进去,他的脸色就变了。他生气地拍了一下桌子,一块蛋糕飞起来,落到了他的手上,他放下了蛋糕,又拍了一下桌子(笑声)。他大声说:“说吧,发生了什么事?说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沉默。他又说:“怎么不说话?”我刚说出“康斯坦丁·塞尔格耶维奇……”他就说:“不准说话!”我就不说了(场内哄笑)……

接下来是故事中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列斯里劈头盖脸的批评,舞台上的布景、服装、灯光,什么都不对了,总之是列斯里把莫斯科艺术剧院毁了。列斯里开始解释,这一下斯氏可是真发火了,他说要把列斯里赶出剧院,赶到小城镇上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展开了想象,说:

等你在小城镇上干了若干年再回到这里来,跪着求饶,到那时我仍然不要你!

列斯里接着讲他的故事:

我,一晚上没睡着觉……

第二天早上,是斯氏的电话,是再一次的批评、警醒,然后是鼓励,是提出希望,还说要再一次来看我们的戏……斯氏对其他的剧院成员,也都是这样严格。

最后,列斯里说:

我非常幸运的是,我能做他的学生。我也非常高兴,愿意把我的全部能力尽我所知教给你们……[2]

普拉东·乌拉基米罗维奇·列斯里!他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他是受过斯氏批评、挨过斯氏骂的学生!他说要把他之所能全教给我们!全体起立,会场内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列斯里在中央戏剧学院实施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当年留下的许多资料还远未得到应有重视。本章所述仅为列斯里教学之点滴,远未揭示全貌。

从根据列斯里上课整理出来的宝贵资料中可以看到,列斯里对演员的启发与要求,总是紧紧抓住角色的“形体动作”这个重要的呈现方式。他在抓外部“形体动作”时,又常常能够与角色的“上场任务”、角色的“内部与外部自我感觉”“心理动作”“正确的动作节奏”,以及角色的“舞台情感”等课题联系到一起。

在列斯里的排练中,所有上述表演课题的探索与实验,总是围绕着表演创作中最主要的表演课题,那就是“舞台动作”的创造与组织。列斯里本人并没有强调说明,他使用的是斯氏的“形体行动方法”。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斯氏的“形体行动方法”,正是由列斯里在他的表演、导演课的讲授与课堂排练中,对中国戏剧工作者进行了最初的启蒙。

列斯里的导演、表演教学及导演创作,是对于何谓“根之导演”的最好说明及具体工作方法的示范。要想真正实践斯氏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学习体验艺术感人至深的表演技巧,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民族演剧艺术,仅仅培养出善于运用心理技术的演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培养出,甚至是首先要培养出善于帮助演员进行角色创造的、善于从根部培植一出戏的“根之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