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许家庆:《西洋演剧史》,商务印书馆,民国五年,上海。

◎《戏剧新闻》6期,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十日出版。

◎《戏剧时代》创刊号,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出版;第一卷第二期,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一日出版。

◎《天下文章》第一期创刊特大号,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戏剧电影专号,民国三十三年一月。

◎《戏剧月报》一卷二期,1943年2月。

◎《艺术轻骑》第十七期,韶关市大成印务局承印,民国三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出版。

◎诺维茨基著,舒菲译:《苏联演剧体系》,上海杂志公司(桂林),民国三十二年。

◎饶生史亭等集体著作,田禽译:《新演技手册》,上海杂志公司(桂林),民国三十一年。

◎亨利·卡特著,赵如琳译:《苏俄的新剧场》,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二年。

◎诺利斯·霍顿著,贺孟斧译:《苏联演剧方法论》,上海杂志公司,1949年。

◎国立戏剧学校编:《表演艺术论文集》,民国三十年(渝)初版;民国三十六年(沪)再版。

◎拉波泊、查哈瓦著,曹葆华、天蓝译:《演剧教程》,东北人民出版社,1952年再版。

◎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著,郑君里译:《演技六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再版。

◎徐半梅:《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

◎戴维·马加尔沙克著,李士钊、田君美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演员自我修养》,郑君里、章泯译,新知书店出版、光华书店发行,1942年初版,1948年再版。

◎《我的艺术生活》,瞿白音译,平明出版社,1952年。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1—4卷,史敏徒、林陵、郑雪来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

◎Stanislavski:Building a CharacterRoutledge/Theatre Arts Books,Copyright 1949 by Elizabeth Reynolds Hapgood(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哈普古德译:《演员创造角色》)。

◎葛一虹:《中国话剧通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欧阳敬如:《父亲欧阳予倩》,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苏关鑫:《欧阳予倩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

◎韩日新:《陈大悲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黄殿祺:《话剧在北方奠基人之一张彭春》,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

◎陈美英、宋宝珍:《洪深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

◎洪深:《洪深文集》第4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

◎杜定宇:《英汉戏剧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余上沅:《余上沅戏剧论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

◎“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第二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

◎列斯里讲授:《列斯里·表演课》(一),葛文骅、滕培修等记录(表演系),中央戏剧学院资料。

◎库里涅夫讲授:《鲍·格·库里涅夫专家的表演课》上、下,中央戏剧学院资料,1956年。

◎列斯里讲授:《普拉东·乌拉基米尔罗维奇·列斯里在表、导演系二年级讲课记录》,王风记录,何治安校对,中央戏剧学院资料。

◎列斯里讲授:《普拉东·乌拉基米尔罗维奇·列斯里排〈雷雨〉片段(课堂笔记)内部参考资料》,中央戏剧学院资料。

◎中国戏剧家协会资料室编印:《戏剧艺术资料·苏联戏剧专家普拉东·乌拉基米尔罗维奇·列斯里讲话录》(内部资料),1954年。

◎列斯里讲授:《普拉东·乌拉基米尔罗维奇·列斯里排“秦香莲”片段》,中央戏剧学院资料,1954年。

◎列斯里讲授:《〈一仆二主〉排演记录》,中央戏剧学院资料,1954年。

◎库里涅夫讲授:《鲍·格·库里涅夫在表训班讲课记录》上、下,翻译:林敏、沙金等;记录:蒋瑞、白珊、夏格菲、王南等;整理:罗英、朱嘉深等;校正:庄则敬、丹尼、张君川、吕复等;中央戏剧学院资料,1955年。

◎玛·克涅别尔著,周来译:《论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导演方法》,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丹钦科著,焦菊隐译:《文艺·戏剧·生活》,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

◎陆弘石等编:《史东山影存》上、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编:《中国话剧艺术家传》第二辑、第三辑、第六辑,文化艺术出版,1986年。

◎赵丹:《赵丹散文》,花城出版社,1998年7月。

◎鲁德尼茨基著,童道明、郝一星译:《梅耶荷德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编:《业务资料汇编》,1983年合订本,1985年合订本。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编:《话剧》,1991年合订本。

◎郑君里:《角色的诞生》,1947年初版,1981年中国电影出版社重印。

◎《戏剧艺术论丛》,1980年2期。

◎《戏剧报》,1954年4月号;1956年2月号;1957年21期,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编:《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下,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

◎高尔基著,缪灵珠译:《俄国文学史》,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

◎童道明译,《国立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专业和表演专业学生联合教学大纲》,中央戏剧学院资料,1992年。

◎古里叶夫:《导演学引论》,中央戏剧学院编印,中国戏剧出版社印刷,1956年。

◎古里叶夫:《导演学基础》,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年。

◎古里叶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讲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

◎格·克里斯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演员的培养》,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帕·马尔科夫等:《论梅耶荷德戏剧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鲍黔明等:《导演学基础教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孙维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演工作》,《人民戏剧》1951年3期。

◎金山:《杰出的导演艺术家孙维世同志》,《戏剧论丛》,1981年2期。

◎金山:《金山戏剧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

◎金山:《一个角色的创造》,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

◎《焦菊隐文集》第二卷、第三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焦菊隐论导演艺术》上、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张庚:《戏曲艺术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

◎余匡复:《布莱希特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佐临:《我与写意戏剧观》,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上海艺术研究所话剧室编:《佐临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通讯:《〈激流勇进〉有力表现了三大革命运动》;左辛:《话剧表现方法的创新—谈〈激流勇进〉的导演构思和艺术体现》,《光明日报》,1964年3月2日第二版。

◎《戏剧论丛》,1982年第1辑。

◎电子光盘《戏剧大师黄佐临》,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出品。

◎Michel Saint-Denis:Training for the Theatre,Theatre Arts Books,New York,1982.(米歇尔·圣丹尼:《戏剧训练》,戏剧艺术书店,纽约,1982年。)

◎Michel Saint-Denis:Theatre The Rediscovery of Style,Theatre Arts Books,New York,1960.(米歇尔·圣丹尼:《戏剧风格的重新发现》,戏剧艺术书店,纽约,1960年。)

◎Huang Zuolin:Fusing of Revolutionary Realism with Revolutionary Romanticism,The Drama Review,Volume 38 Number 2,Summer 1994.(黄佐临: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纽约,戏剧评论,1994年夏季号。)

◎苏联科学院、苏联文化部艺术史研究所编,白嗣宏译:《苏联话剧史》(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

◎陈世雄:《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陈世雄、周宁:《20世纪西方戏剧思潮》,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

◎《戏剧理论译文集》,第九辑,中国戏剧出版社。

◎洪忠煌:《戏剧意象》,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徐晓钟:《向“表现美学”拓宽的导演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年。

◎林荫宇编:《徐晓钟导演艺术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

◎鲍国安:《一次艰难的创作》,《戏剧学习》,1981年2期。

◎孙家琇:《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

◎杨周翰选编:《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克罗齐著,韩邦凯、罗芃译:《美学原理·美学纲要》,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

◎苏珊·朗格著,滕守尧译:《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