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与传统漆艺的主要功能不同
对漆画与传统漆艺进行功能层面上的对比,有助于总结历史,继往开来,推动艺术类型的发展与建设。从艺术发展史的视角来看,如果只是把漆画简单地以古今之名加以甄别,显然过于草率。从前文的讨论来看,漆画这个概念有古今的差异,而漆画的古义并没有因为现代漆画的出现而自然消失,因此,漆画这个概念在今天看来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漆画,便是当下绘画体系中作为独立画种存在的漆画,而广义的漆画则包含漆艺中的装饰性图案在内,二者并不截然对立,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广义的漆画,虽然在古代文献中时常见到,但实际上,它往往表达的是“以漆涂画”之意。可见,同为漆画,广义的漆画与狭义的漆画,所表达的意义与使用的场合都有所不同。现代考古中,如出土文物中见到漆画,考古研究者会用一套更为具体的概念(比如彩绘漆棺或者用“××纹漆×(器)”之类的名称)来命名它,而不以漆画命名之,目的也是避免产生歧义。换言之,考古研究者的命名方式表明了他们对“古代漆画”本质的理解,即以保护木器为主要功能,部分表面带有装饰性图像、有意味的图形或者是可以表达某种意义的涂绘。这些涂绘在那些木器表面所能实现的功能不是根本性的(因此也可以说是次要的),它的存在是为满足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些木器表面涂漆的第一目标就是保护器物,延缓它们腐朽的速度。在这个基础上,经济条件许可(绘制漆画相对于单纯刷漆成本要高),或者技术力量许可(绘制漆画对于工匠的水平有要求),可以追求更高的目标。这与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一致的。艺术所萌生的最初载体,往往与艺术或审美无关,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或者是人们制作器物水平的提高,富有形式美的器物开始出现,艺术开始萌芽。最后在经济条件高度发展、工匠技术水准高超的情形下,有些艺术形式开始摆脱“实用性”的羁绊,进入了纯粹的“自觉形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纯艺术,它们的源头都是物品的装饰或者其他事物的附属成分。由此可见,作为更高形态的漆画,它脱胎于传统的漆器,作为漆器的从属部分,逐渐发展为漆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水到渠成地脱离了漆器而单独存在,即成为当代的“漆画”。由于传统漆艺与漆画之间有这种关系,因此想要在它们之间划出一道明确的界线变得十分困难。但是明确提出漆画这个概念,对于区分工艺美术形态的“传统漆画”和纯艺术形态的“现代漆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在“艺术史”概念引入之后,很多历史上的图像经历了一系列的“解构”和“重构”,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无论是传统漆画和现代漆画,都被认为是蕴含着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古代漆器遗存着“以漆涂画”的装饰,虽然也含有一些观念和信仰的符号,其中甚至不乏富有形式的经典之作,但这些作品往往是功能之外,工匠们无意中营造的效果,或者只是为了让被保护的器物显得更为华美的结果,而追求纯粹审美价值的现代漆画则弱化了保护器物这个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