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目标之间不匹配性分析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目标之间不匹配性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过去大家多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式”,其理论依据是: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训练心理学理论,教学中要求教师控制学生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该理论认为只要通过“联系——反馈——强化”,这样的循环过程就可以塑造有效的行为目标。漆艺实践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教师根据理论课的内容示范各种传统技法——学生模仿制作各种技法样板——学生设计画(器)稿(课程设计)——教师过程指导——学生制作完成作品——教师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理论运用能力,对传统技艺有所践行,经过反复训练,久之必能对传统技艺有所传承和发展。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立的,教学模式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传统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前述的教学目标1、2两项,传递——接受式实践教学模式与过去的教学目标相适合,能够达成目标要求,具有较为流畅的操作性。

(二)传递——接受式教学无法完成新教学目标

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只能完成新教学目标中1、2两项,目标3是提高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如果在传递——接受式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意强调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意的独特性,虽然会在学生的思想上产生一定的作用,但实践证明这不是提高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最佳方式。目标4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旧的教学模式无法与之匹配,对目标4的完成没有任何意义,必须探寻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创业意识与创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是教学中教师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必须采用一种学生亲自参与的创业训练或创业实践的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学生必须进行与之相关的多方面实践,必须把握时代精神,掌握国家的政策法规,了解文化艺术企业的运行机制,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了解当代人的审美取向,了解已有的风格样式,了解市场的需求,了解当前的就业现状和未来的就业趋势,具有创业的动机和愿望,才能完成教学目标4规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