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绘画性的色彩能动作用

2.要充分发挥绘画性的色彩能动作用

在漆画创作中,色彩往往不是为了成形,而是为了幅面的构成而来的。以色彩与对象相应或相向而激发观众对象的联想,比如当代漆画语言特征中的埋绘,埋绘是依据画面形象色彩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把各种各样色漆任意绘涂打埋。前一种色漆干后又涂上另一种色漆,将其全部覆埋,然后反复研磨,直到出现斑斓的色彩肌理。同时,由于绘涂的笔路不是按照画面的阴影规律设置,两种色漆也往往越过形体的限制,点染出界,使色漆反复自由绘涂流动,于是不同的漆液的互相掺和、流动、晕开及笔触前后互相搭配覆盖,形成凸凹不平,层次不一的画面,最后再在整个画面绘染一种色漆,埋绘的手法,使色彩变幻迷离。从这一操作过程看,色彩对于绘画性意义不言而喻。

事实上,在漆画中,色彩语言同样是色块之间,采取不同的色彩关系与体块的结合,使画面产生抽象的绘画性以及各种各样的深度空间意蕴和幻觉。漆艺家通常会运用以符号形和色表达目的色彩语言,也有以表现装饰趣味为形式的色彩语言,以及从表现个性化为形式的色彩语言几种。

色彩作为人内心情感的语言,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色彩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色彩。主观色彩则需要结合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它往往不会拘于客观物象色彩的再现,而是在特定的描绘对象基础上进行主观创造,赋予色彩一定的含义。漆艺家在生命体验、语言表达上总会努力寻觅那些最合适的色彩,去表达最富有画意诗情的画面,突出绘画性。“画家要通过某种能给人留下印象并得到控制活动的韵律,以及有色彩的形状的排列来表达他们自己,从而实现某种特别的效果,这种效果或者目标应当是他完善的绘画主题”。[3]因此,要使漆画达到特别的效果,彰显出其特有的绘画性,就应该用“有色彩的形状”“来表达自己”。大凡成功的漆画力作,都不外是画家在创作中主观感情色彩和自我心理感受的灌注,并赋予无生命的质料于生命的张力。即便是那些平庸无味的对象,也因画家丰富的心灵变化,情感色彩的辐射而在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色泽、意绪美和诗性流露,达到物我交融的佳境。

在漆画创作中,漆材本身仅仅是色彩表现力的物质元素,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所具有的色彩才能及其对漆材本身熟练的驾驭才能。因此,即使大漆只有几样简单的色调材料局限,也同样能显示出漆画家们对色彩视觉反映的灵敏和过人的捕捉能力。因与创作者自身的绘画性紧密关联,同样的漆材料、不同的创作方式,色彩的变化和手法自然不同,使得漆的色相与色度之间产生丰富的对比变化,色彩能动作用在绘画性的表现中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