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漆画的艺术特点

三、越南漆画的艺术特点

第一、越南漆画深受西方油画艺术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绘画性,这是由于越南漆画在孕育之初便携有西方油画的天然基因。如上文所述,越南现代漆画是诞生于法国殖民政府所办的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校。该校的教育体系完全移植法国美术学院,教席也多为具有西方油画教育背景的法国艺术家担任。学生均接受西方油画教育体系的训练。时任绘画系主任安古博迪约瑟夫先生负责教授该系油画课程,他出生于法国马赛,曾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校学习,在欧能莫拉诺的工作室学习油画,其教学理念深受法国印象主义绘画创作理念的影响。他经常带着学生到户外写生,要求学生快速捕捉景物的瞬间色彩变化,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他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漆画家郑有裕是该校毕业生,他回忆:“老师时常带着同学们到乡间作风景写生。同学们对户外写生的兴致很高十分勤奋,甚至比老师更为执着。”由此可见,越南学生已经完全接纳了西方油画并沉迷其中,这极大地影响了这批学生日后成长为专业漆画家后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乔十光先生曾到越南考察漆画,回国后回忆:“越南美术学院学生头两年学习所有的课程,第三年看发展,有的学习油画,有的学习磨漆画。”由此可见,油画在越南美术学院体系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8]

孙晓东《水乡》165cm×105cm

第二,在工艺技法运用方面,越南漆画采用最广泛的技法是“描漆彩绘”和“镶嵌”。“描漆彩绘”是传统漆工艺中最基础的表现手法,明《髹饰录·坤集》这样描述,“描漆,其文各物备色,粉泽烂然如锦绣。细钩皱理以黑漆,或划理。又有彤质者,先以黑漆描出多为巧。即古昔之文饰,而多是纯色画也。又有施蛋清而如画家所谓没骨者。既油色绘饰也。其文飞禽、走兽、昆虫、百花、云霞、人物,一一无不备天真之色。”[9]但越南漆画家不是对传统描漆彩绘工艺做简单挪用,而是将西方油画的描摹分染技法与之相结合,演绎出富有明暗变化的立体效果。这类技法的运用在范光厚漆画《林间鹿群》(1939~1940年作)体现得尤为突出:画中几只小鹿运用金属箔做底然后以透明生漆分层渲染,描绘出了明显的明暗立体效果,小鹿旁边的矮树叶则使用金漆调油描绘而成,同时利用色漆的颜色差异描绘出叶子的光影视觉。描金技法也是越南漆画中广泛使用的,描金是描漆彩绘另一种形式。《髹饰录》载:“(描金)即纯金花纹也,朱地、黑质共宜焉……”描金技法的代表作品有著名漆画家阮嘉智的《乡间》《风景》等作品。“描漆彩绘”技法广泛使用,同时又有当时越南物质短缺油画材料的匮乏的因素,越南盛产漆树,越南艺术家就地取材,尝试用漆颜料取代油画颜料作画,并模仿油画效果。

“镶嵌”技法在越南漆画中同样运用广泛。传统的镶嵌技法多以螺钿、金银片等作为镶嵌材料,《髹饰录》中描述道:“螺钿……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但越南漆画家另辟蹊径,选择蛋壳作为镶嵌材料,且手法上不采用于常规正面镶嵌,而多采用仰嵌蛋壳,生动趣味盎然。越南漆画家阮嘉智的漆画《乡间》中的白马的形象亦采用白色蛋壳镶嵌的手法。在蛋壳镶嵌技法上,阮嘉智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他在人物画上直接用蛋壳反面镶嵌来表现人物皮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在表现题材上,越南漆画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情怀。20世纪上半叶,越南民族独立运动与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许多漆画家积极投身其中,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革命题材作品。1945年越南共和国成立后,越南漆画进入了红色革命爱国主义主题的黄金时期,这时期的越南漆画家热衷表现越南民众抵抗法国和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历史题材。与此同时,由于社会逐渐安定,越南漆画家也逐渐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普通劳动人民,表现普通民众的安定幸福的生活场景和欣欣向荣的劳动场面的作品不断涌现。譬如:阮嘉智的木板漆画《田园风光》,陈文谨《冬天到来之前》等。此类题材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大都朴实无华,具有稚拙大气之美,很好的契合了越南劳动人民纯朴的民风。谈到越南漆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蔡克振述道:“越南漆画虽然有很多工艺上的要求,但漆画和漆艺有本质的区别。漆艺是一种工艺,求实用性,讲装饰性;漆画则是一种绘画样式,是表现生活、表现情感的载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