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性与绘画性不是区别传统漆艺与漆画的绝对标准
制作漆画的技法丰富多样,包括变涂、堆塑、磨绘、刻填、镶嵌、描绘、罩染、髹涂等多种,因此可以说,漆画具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属性。针对这一点,有学者开始思考绘画性强的作品是不是可以当成漆画来看待:“当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漆器已有绘画性很强的画面……但这些画面都只是附属于某些实用器物上的一种装饰,处于从属地位,隶属工艺品的范畴。”[7]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漆画,漆画之所以名为“漆画”,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材料,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它的工艺性,甚至后者可以说是漆画与其他画种的最大区别之处。首先,就材料而言,漆可以附着或覆盖于不同的媒介之上,具有增强或改变媒介表面属性,使之具备防水、耐腐等功能;其次,漆这种材料具有包容性,可以与其他材料相结合;最后,就特定漆器而言,彩绘图饰和保护功能之间的主次关系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又包括三种情况:(1)当它被作为日常生活器具时,漆器表面图像的装饰功能从属于实用功能。而一旦漆器从“日常用器”转变为礼器,或者是用来赏玩的清供时,那么图像的重要性就会突显。(2)器物彩绘重要与否,与它的性质和功能有关,例如屏风,它的功能就规定了彩绘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下,绘画性对于屏风而言就属于“功能”所规定的部分,虽然屏风为一器,但如果漆在这里也是图像绘制的主要材料,那么对于这件屏风而言,漆的保护功能可能与艺术功能并重。(3)与漆器相适应的时代和社会语境关系被打破,或者漆器自身出现残破,漆器上的图像与器物本身之间的关系和逻辑便被解构,获得新的可能性,有时图像甚至会超越器物本身,占据显要的位置。例如在闽南地区,有人将残破家具上绘画意味浓厚的髹饰人物柜门单独取出,装裱后作为独立的作品。就以中国纯美术造型系统所谓的四大门类而言,其实也存在“工艺性”的一面,比如国画、油画、版画都存在各自的绘制(或制作)特点,油画的表面其实存在“厚堆造型”的情况,雕刻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这些艺术类型因为长期被定义为“纯粹的艺术”,其工艺性的层面反而为人们所忽视,所以我们在讨论“漆画”的性质时不应囿于它的“工艺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漆画与传统漆艺之间的区别,本质上不是工艺技术,或者物质材料,而是它所表现的内容。漆画所要表现的内容或者主题是它的唯一目的,而传统漆艺所表现的绘画内容则是作为增值项存在,它可能无所谓主题,或者有主题,但属于比较次要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