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象之美
2025年10月13日
一、意象之美
意象的概念最早源自《易传》里的“立象以尽意”。从造型和整体艺术语言的运用上,“象”的概念与含义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面:1.自然之“象”(朴实、原始);2.“象”外之“象”(典型形象);3.意象之“象”(精神与品格)。
在这里,“意”是核心与主导,与“象”相互关联,包含情怀、情感、情趣等内容。“意象之美”将“意”的精神内核注入“象”中,“意”成为“象”的灵魂和生命。这种美的特点是“妙不可言,可感受,不可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南朝谢赫《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置于六法之首。可见,“重意象,重气韵”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里是一种至美。
中国传统美学主张“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也强调“意先乎音,音随乎意”。曹植亦云:“画形于无形,造响于无声。”意象漆画以自然万物作为描绘题材,目的不是为了模拟自然,而是赋予一种“意”,以此体现画家思想感情和人格精神。其中的题材和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寓意,画风景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画静物来抒写人的美好情怀,借物喻义,以“象”蕴“意”。将客观“物象”转化为画家心中的“意象”,借客观世界里的“物”表达主观世界里的“情”,表现“象”外之“美”。
意象漆画创作重视“意象”的塑造与表现,积极研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造型理念,结合西方当代艺术认知,创造出的是富于个性和时代特质的“意象之美”,这是一种“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的绝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