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法造化——现代漆画创作的“创作观念”
冯晓娜 漆壁画《江山映日》局部
冯晓娜 漆壁画《鱼之乐》局部
现代漆画创作在回归漆材料、漆工艺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还面临如何适应现代审美意识和文化需要的创新使命。现代漆画创作不应是“装饰工艺”,也不能成为自我陶醉的“边缘艺术”。现代漆画创作在运用漆的“材料”“技艺”的基础上更要顺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需要,发挥和发展传统文化中“巧发造化”的创作观念,在创作中不断汲取现实生活和自然中的艺术美,实现艺术创新的活力,进而达到现代漆画艺术的审美境界。
“巧法造化”出自中国明代的漆工专著《髹饰录》,原文为“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揭示了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创作观,即艺术创作源自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效法。只有“师法自然”才能真正创作和表现出美的真谛。自然界中的山水、花鸟、鱼虫、走兽无不是“天”所造化成就的,“人”的造物也要效法“天”造之物,最终达到和实现“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巧法造化”的艺术创作观,尊重和发展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的必然联系。为中国历代漆工名匠所遵行,更被他们精彩绝伦的漆艺作品所展现。现代漆画创作的重心不应是“曲高和寡”的架上范畴,而是侧重于艺术、人和生活三者间的交互关系,展现现代艺术与生活相契合,进而和谐发展的艺术本体。其本质与传统文化中“致用利人”的创造精神相适合,是现代漆画创作能够真正体现出“当代性”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现代漆艺术创作中的漆画作为较成熟的现代漆艺术创作形式,在艺术表现上或写实、或意象、或抽象,在色彩上或绚丽、或素雅、或凝重,漆的材质美可以是传统的“光、亮、平”也可以是现代的粗放、斑驳。漆画的材料性更具有艺术创作表现的独特优势,利用漆材料的黏结性,与木、陶、金属、布、瓦灰等实现工艺融合,具有艺术观赏性、表现性的同时,更有其作品的文化性和审美性。漆画创作的形式是多样的,创作的思路是自由的,创作的表现更是多彩的,但创作观念和艺术价值是一致的。在创作中要思考作品审美与人,与环境,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要力争作品体现出这种艺术思考的结果。这或许有些苛刻,有些“保守”,但绝对是必要的,因为我们不再是简单的工匠和画匠,现代漆画艺术创作在运用漆材料、漆工艺的同时,还必须体现出符合现代价值观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内涵和精神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