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绘画性语言发展的文化取向与空间拓展。
漆画由工艺向绘画转型过程中,已然按照漆画本身的特点,发挥漆材料自身的优点,广泛吸收并借鉴其他画种的艺术元素,寻找和拓展自己相应的发展路子。
然而,这些年来,漆艺界内部都会公认到这样一个命题——怎样重构新时期的大漆艺术?其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话语潜台词,即当代漆艺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似乎是在一直追随其他画种的艺术逻辑。由于漆画创作很难有一次性的抒发,也几乎不存在偶然性的随性创造,似乎未能真正体现出其作为独立画种而应有的绘画性。比如,在平面绘画中,用大漆去表现版画、油画、水粉画、国画的艺术效果。反之,为什么不能说这些画种的艺术特色是借鉴漆艺的艺术影子。其实,漆画自身独有的语境的深邃透明,天然意趣等多种因素组成漆画审美的特殊性,所以漆画与其他画种应该共存共生,互相借鉴、参照,而不该是相互模仿、克隆或生搬硬套,漆画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品格。如果说,用大漆表现其他画种特征算是重复的话,那么这种重复已经带有很强的文化认知,但这样的艺术语言形式对漆画本身反倒是一个弱化,因为重复本身即便带有变化、变异,但大漆本身独立性却没有被开发与拓展。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大漆本身质料可供拓展的空间异常巨大,特别是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拓展大漆这种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可能性空间,解放其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语言维度,丰富大漆本来可赋予的风格与特色并非难事。只有在漆的质料、工艺和艺术之间,寻找一个跨界与融合,使它转换成特殊的艺术需求和语言,这样大漆质料的艺术特性才得以真正地表现。因此,当下是漆画艺术进一步建构并完善自身艺术逻辑的时候。漆画自我意识的崛起提升与建设发展,必须尊重漆画材质语言的表征价值,不可简单袭用其他画种的语言形式,必须突出漆画艺术语言的绘画性,让绘画性真正体现在漆画作为独立画种的文化取向中并不断拓展其艺术表现空间。
漆画语言的绘画性始终依赖着漆性,漆画创作中的随机性正是伴随漆性而自由生发。那些在髹饰中变幻莫测所形成的奇异画面,以及由此而彰显出来的独特的艺术语汇,都缘起于漆性——漆之自美,这正是漆画语言的绘画性所释放出来超常规的视觉信息,绘画性的能动作用及其内在的文化蕴含不断丰富漆画语言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