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漆器胎体的演变

3.1 漆器胎体的演变

以漆器胎体的发展进步为例,漆器的胎体从史前开始便出现并不断发展,8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髹漆的木制品,此时便有木胎漆器出现;陶胎漆器也在史前开始出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彩绘使用了大漆,陶胎漆器在西汉墓葬中常作为明器出现;汉代马王堆墓葬中出土了木胎、竹胎、皮胎、夹纻胎等漆器,漆艺发展至汉代胎体塑造工艺也不断创新进步,在木胎加工中除了直接斫制,还出现了卷制、镟制等加工工艺,减少了木材的浪费,提高了漆器的制胎效率;皮胎漆器在汉代多制成盾牌与盔甲等军事装备,其坚韧轻便的特性在战场上具有很大优势,提高了当时的军事科技水平;夹纻胎在汉代的盛行,大大推动了漆器的发展,其降低了漆器的重量,使得漆器的大型化、轻量化得以发展,促进了后世脱胎漆器的发展;冶金工艺的提高以使得金属胎漆器出现,在汉代贵族阶层开始流行大漆髹饰过的金属器,金属胎漆器使得漆器的耐用性得到了提高;随着纸的出现也出现了纸胎漆器,由于其成本较低明清时期流行于百姓家中使用。在古代中国,漆器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不断推陈出新,根据时代的科技与时代的需求进行创新发展。

进入现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新型工业材料也开始进入漆器的制作当中,并不断被人们接受与使用。在当代漆器创作中,聚苯乙烯泡沫常作为胎体进入制作,聚苯乙烯泡沫又称为苯板或者是高密度泡沫,其密度较高,可以通过打磨、物理切割、热熔切割等方式进行制作。其材料轻便的特性便于大件漆立体的制作,可将胎体封固在漆器内,也可以使用稀释剂对胎体进行溶解脱胎。聚苯乙烯泡沫胎体的运用创新了漆器的脱胎方式,使得漆器的制作更为便利。进入工业化生产,金属的加工工艺提高、成本下降,金属胎漆器在当代漆艺的创作中也不断增加,强酸的出现可以腐蚀金属的表面,加强大漆与金属结合的牢固度,高温烤炉的使用创新了金属胎漆器的烤漆工艺,使得大漆干燥结膜时间大大缩短且可控,提高了漆器制作的效率。现如今3D打印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使用计算机进行建模设计,通过3D打印机器挤压热塑性塑料逐层打印。3D打印可以大大减少胎体塑形的时间,并且减少材料的浪费,同时电脑建模打印精准,使得批量化精细化制作成为可能。热塑性塑料可与大漆进行结合,目前许多漆器的胎体制作已使用了3D打印技术,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成本的下降,3D打印的原料也会越来越多,漆艺的制作也存在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