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学科背景下漆画教育的 “技”

二、工艺美术学科背景下漆画教育的 “技”

工艺技法是漆画教学与创作的基石,传统漆工艺有着8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工艺内容之多,材料品类之繁,工艺步骤之复杂,学生无法短时间内掌握,在进入专业教育之初,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对传统漆工艺技能的培养。首先以漆材料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对大漆材料认知接触,克服过敏反应,到色漆的精制,各种灰料的筛制,漆灰漆糊的调制,再到裱布刮灰后漆手板的制作。在工艺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大漆材料的物质属性,体悟大漆优越性能。完成漆手板的制作,体会工艺的严谨与奥妙。从工具的制作与使用,油料的甄别,研磨材料的使用,到对金属材料箔、箔粉、丸粉、泥不同形态的认知,再到对不同品类蛋壳、螺钿的鉴别,在材料认知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大漆材料自身强大的包容性,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感悟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恩大自然对天然美材的慷慨馈赠,体会传统漆工艺天人合一的东方造物精神。

其次是对传统髹饰技法的研习。不论漆画教学还是漆立体教学,工艺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夯实漆艺技法的教学,为后续的艺术创作做支撑。技法的研习从髹涂开始,髹涂技法是最基本的漆艺技法,通过对厚料髹涂、研磨髹涂、薄料髹涂、罩染髹涂的实践训练,总结大漆在不同目的与不同材料上的罩髹,呈现的多元视觉效果,体会漆画艺术中温厚、含蓄、内敛的东方气质。描绘技法是直接用漆描绘,训练学生手绘能力,积累绘画经验。镶嵌技法是最常用的表现技法,分为蛋壳镶嵌和螺钿镶嵌,镶嵌材料品类的多样,丰富了漆画的材料语言,鸡蛋壳的素白呈现了漆白的极致,鸭蛋壳的半透明性结合色漆,亦可丰富画面色彩与层次,材料镶嵌后呈现多样的肌理效果,更是成为漆画独特的表现语言。刻填技法是在漆面上用刀刻针画出阴文,再填入金、银或彩漆的方法,分为戗金、雕填、款彩。刻填的刻画刀法较版画刀法类似,刀法的运用是教学实践的重点,戗金采用浅刻的刀法表现,其效果接近铜版画的视觉效果,雕填和款彩多采用较深的刀法表现,刻画后再填彩,画面效果更接近木版画的视觉效果。磨绘技法是在干漆粉、木粉、金属粉或色漆上或刻或绘后罩漆,再经过研磨,磨显出花纹,以彩漆磨绘、干漆磨绘、木粉磨绘、铝粉磨绘训练为主,木粉磨绘技法的训练是通过在木粉上刻画图像后罩染,磨显后的画面可呈现工笔重彩画的视觉美感,铝粉磨绘技法的训练是通过在铝箔粉上刻画图像后晕染,磨显后的画面接近写实油画的视觉效果,新材料的使用与尝试改变了传统技法平面工艺的视觉局限,更加契合架上绘画的审美要求,拓宽了漆艺技法的表现力。变涂技法是通过媒介物、工具、颗粒、稀释剂等材料进行起纹,纹起后再罩漆磨显的方法。变涂技法是学生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技法,类似陶瓷窑变那般变化莫测,其偶然性与神秘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中通过对技法的举一反三,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与钻研精神的培养。堆塑技法是在漆面上用稠漆、碳粉、灰、漆灰等材料进行高低不平地堆起。分为线堆和面堆,线堆多用漆灰进行挤绘,接近壁画中沥粉的表现方法。面堆可分为平堆、薄堆、高堆,薄堆可呈现浅浮雕的视觉效果,高堆可呈现高浮雕的视觉效果,构成漆画立体的表现语言。在传统髹饰技法教学中以技法样板的形式进行实训,不仅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漆材料与工艺的本体语言,积累创作经验,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工艺传承中感悟中华先民的经验和智慧,体会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