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漆画创作

浅谈漆画创作

陈立德|CHEN LIDE

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漆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漆画高研班导师

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硕士生导师

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硕士生导师、华侨大学客座教授

多届全国美展漆画展区和全国漆画展评委

认识和了解大漆特性,是每一位决定选择大漆作为漆画创作基本媒材的画家所必修的功课。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研究了解大漆特性是必要的,在创作实践中通过直接接触大漆获取宝贵的感性积累更是必需的。认识和了解大漆特性,意味着你能自信发挥媒材的优势同时自觉接受媒材的制约,从容运用技法驾驭媒材完成漆画创作。

金、银、铝、蛋壳、螺钿等因理化性质稳定,与大漆有亲和性并具有材质美感。在漆画创作中常被作为辅助材料与大漆配合使用。利用大漆和辅助材料,漆画家运用技法可以创造质感独特的造型肌理,可以创造出微妙细腻或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视像效果。

与油画颜料相比,色漆没有笔转变色的洒脱,没有表现客观色系冷暖色调微妙推移的自如,因此,摹写三维世界客观物象不是漆画的强项。但是,漆画拥有得天独厚的创造视像肌理的能力,拥有独领风骚的“漆语”体系。因此,在表现性和呈示性的绘画领域里,漆画创作享有充分的自由。

每位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工作习惯。我通常会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上胎板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尤其是对画稿的推敲。不论油画家、漆画家或是水墨画家,创作的目的都是借助媒材构建语境表现感受,表达情绪或呈示理念,但由于媒材特性的差异,油画和水墨画在创作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直观明了的,而漆画通常必须等到最后的磨显阶段才能看到整体效果。因此,除了漆画家应该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之外,上胎板工作前的诸多准备工作,尤其是推敲画稿和创作程序的方面,漆画家应该考虑得更多。在这个阶段,骨架、节奏、物象的空间占有和责任以及色调的情绪等都是必须再三综合考虑的。我认为这个阶段我们付出的心血在胎板创作阶段都能得到补偿。尽可能到位的前期准备,可以使我们在胎板创作阶段避免令人沮丧的失手,享受顺利完成创作预期的快乐。

漆画是当代中国画坛的独立画种,它的美学价值在于艺术的创新;在于体现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体验和深刻思考而作的主观精神的自由表述。这种主观精神贯穿于作品的风格、形式、技法之中。艺术的创新将不断刷新人们的审美经验。

学识素养、生命体验、社会思考的积淀和深度,决定每位画家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必定带有独特的个人印记。不管运用什么媒材,什么工具来表现,这种个人印记会自然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漆画创作主张彰显本体语言的独特魅力,这是画种不可替代的美学品格。但如果过分炫耀漆画媒材的材质美,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的本真,那便是不可取的。漆画创作中,技巧和媒材的运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绘画空间的精神性呈示才是有价值。这正如文章的遣词造句目的在于创造语境而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卖弄。

漆画是个开放性的画种,是个正不断发展中的画种。当今漆画在多元探索实践的发展格局中,漆语的表达形式和语境呈示的可能性不断得到拓展,虔诚和付出一定能使我们常常感受作品成功的愉悦并获得发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