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厦门漆画现象

漫谈厦门漆画现象

叶细致|YE XIZHI

厦门市闽南文化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现代漆画,源于古代漆器、漆艺。漆器的原始功能在于防腐,如良渚出土的河姆渡“漆碗”。由于漆艺的赋能,装饰起了作用,较好的美化了器物,如《兰亭序》里记载的“曲水流觞”的觞。当然,还包括各种各样带有使用功能的传统漆画。人们常说的中国现代漆画,历史不过百年,是不具备使用功能的纯艺术,直到1984年才列入全国美展的八大画种之一。厦门,有着中国漆画“摇篮”和“黄埔军校”的美誉;厦门,也有着中国漆画“厦门现象”独特的区域象征,对中国漆画发展历程所产生不同阶段的画风和思潮,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以至于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秘书处直接落户厦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过去100多年,厦门的人文艺术几乎和鼓浪屿这个小岛有关。碧波、蓝天,绿树、白云与山峦起伏交相辉映;音乐、美术,文学、诗歌都在这个小岛上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造就了林语堂、殷承宗、许斐平、舒婷等文学艺术大家。同时,这块土地也孕育了一大批全国有影响的优秀漆画家。记得1974年,以陈文灿为代表的鼓浪屿上的工艺美校率先首创漆画专业,实行全日制的美术教学,开启漆画家实现伟大梦想的大门。

创办漆画专业初期,教师们“摸着石头过河”,从传统的漆工艺入手,到工厂拜工人师傅为师或请专家、艺人到校指导,学习福建传统漆艺的工艺及技法。之后,无论教学体系如何分合变化,漆画教学的专业方向始终不变。在教学中,学校认真研究传统漆艺与独幅漆画的结合点,将绘画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与漆的特性语言相融合作为教学的重点,赋予传统漆艺在绘画艺术上以新的生命力,完成了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直至美术的转换。

改革开放,百业腾飞,直接推动教育振兴,美术事业更加繁盛,厦门漆画获得更新的发展,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位于鼓浪屿的厦门工艺美院(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却另辟蹊径,大胆创新,发展福建特色美术,不与八大美院争锋。从设置漆画专业到编写教材,从漆画教学、创作到研究,从小工艺装饰画蜕变成巨型漆壁画,从漆器漆艺发展为全国美展的画种(漆画),从民间走向政治殿堂的公共艺术空间,厦门的漆画成为全国的品牌。不知不觉,江山代有人才出,陈文灿、阵金华、佘国华、吴嘉诠、汤志义、苏国伟、张玉惠、陈鑫等一大批厦门当代漆画家带着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在各类国家级的赛事中摘金夺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美术教育和创作风格的创新上都称得上中国现代漆画的渊薮,形成了一个极富创造精神的漆画家群体,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中国画坛,成为中国漆画的中坚力量。厦门,就像一座天然的漆画家乐园,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跨入新世纪,厦门多管齐下,顺势崛起。鼓浪屿上的厦门工艺美院(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没有沉迷于摘金夺银的过往,一方面争取中国美术家协会批准成立首个落户厦门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举办相关漆画展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厦门市有着打造艺术之城的初心,在市委原副书记吴凤章先生和厦门市文联原副主席徐里先生等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由文化部门与之联手举办了“首届全国漆画展”“厦门漆画双年展”,并随着厦门市美术馆新馆的投入使用,形成了学术导向引领、办展收藏推动、高研班育才的漆画发展“三套马车”,书写了极具传奇色彩、富有创新精神的“厦门现象”,很好地阐释了厦门漆画崛起的内在逻辑。

厦门,这座城市的底色和性格,与中国漆画的精神和形式,有着一种天然的黙契。彼此相惜,又共同演绎;兼容并蓄,又从容不迫。自20世纪70年代起,从学校漆画专业教育的启动,到漆画事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让世人瞩目。连续7届的厦门全国漆画双年展的馆藏作品,可以说多元多彩,又琳琅满目,其艺术形式和美学内涵,基本能反映中国当代近半个世纪的漆画脉络,结集出版的7本画册,也是很好的证明。最近几年,又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在厦的高等院校加盟,成为中国漆画教学与创作的劲旅,厦门确是中国漆画发展的重要城市。这里的历史条件为漆画创作、教学、研究,乃至漆画文化产业发展积蓄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无论是“中国(厦门)漆画双年展”,还是去年新增的“全国高等院校师生漆画作品展”,都汇集当代漆画最新的艺术成就,集中展现漆画探索的艺术成果,尤其是年轻漆画创作者最新的风采。尚辉发来贺信说,毫无疑问,在漆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举足轻重,承前启后。迄今20年,无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秘书处的离厦与回归,还是兄弟省市的布局推动,厦门的漆画活动依然是风生水起。一路走来,见证当代中国漆画的一座座丰碑,助推中国漆画迅猛发展。尽管受疫情影响,去年的“新时代中国漆画艺术特征及发展态势”论坛开幕式一拖再拖,后改为线上举办,但火热程度仍超出预料。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座城市里还有一个专业的漆画美术馆——莲福美术馆,如今的成就世界仅有,闻名遐迩。这个美术馆的领军人物就是著名漆画收藏家叶水省先生。创建初期,他提出馆藏作品的标准,如漆要大漆,板要双包,作品要精,需是获奖作品或获奖画家的优秀作品等等,成为馆藏的一种基本理念。现在,他的馆藏意义不仅仅是漆画数量之多、作品之精、艺术之高,而更多的是一种漆画发展的坐标和精神,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印证,是引领中国漆画教学、创作与研究的“葵花宝典”,也是城市魅力和城市竞争软实力的象征。

向未来,看漆画艺术,别样精彩。如今的漆画创新,大胆跨界不同艺术门类,主动融合不同画种,巧借其他艺术手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使漆画包容开放的独特艺术形态得以呈现,是其他画种所无法比及的。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思维在漆画创作中的运用,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比较,具有独特优势,将给漆画艺术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其线条勾勒、水墨渲染、漆彩用色、纹样造型,甚至堆漆雕漆刻漆,堪与各画种相媲美。

厦门正以自己的方式,守正创新,不懈努力,搭建国际国内双平台,形成“产、学、研、创、展”一体的联动体系,推动漆画艺术与城市空间相互促进发展,走出一条求新、求变、求时代风貌和文化多样性之路,让中国漆画走进千家万户、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