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漆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二、越南漆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越南的传统漆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漆工技艺。追本溯源,越南早期传统漆艺是源于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根据越南史书记载,早在越南后黎时期,越南曾经派遣一位叫谭相功(中文译名)的使节来中国湖南地区考察学习漆艺,回到越南后,在京都地区开展推广。至今,谭相功仍被认为是越南漆艺界的“漆祖”,受人敬仰。[3]

孙晓东《街景》之二 80cm×80cm

越南近现代漆画的发源则始于1921年的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校的建立。19世纪末越南逐渐被法国占领沦为殖民地,1925年法国殖民政府在河内建立“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校”,旨在向越南本土传播所谓优越的西方艺术文化,以此来实现殖民文化统治。在越南漆画的孵化过程中,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法国艺术教育者成了重要的因素。其中维克多·塔迪斯、约瑟夫·安古柏迪和埃瓦里斯特·戎晒尔三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校建校初期,所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均复制于法国美术学院,所聘请的教员也均是法国人。维克多·塔迪斯是该校首任校长,他对越南的风情民俗和传统艺术十分着迷,认为学校应该培养越南本土的艺术家。他支持学校设立漆工艺课程,这成了越南漆画萌芽的关键。另一关键人物——约瑟夫·安古柏迪则是学校绘画系负责人,他和维克多·塔迪斯一样,都拥有西方美术学院教育背景。有趣的是,两人都对越南民间工艺特别是漆工艺技术兴趣颇深,他们鼓励学生去了解研究越南的传统艺术尤其是漆工艺。他们认为本土学生应该从自己民族吸取民族艺术的养分,“看来我们的作用是要保护好所教学生的个人特色,以及他们的艺术原创性,而且要帮助他们恢复自己所不曾了解,或者已经忘记的东西,以此来强调,他们所拥有的个性,而不是想方设法以我们所拥有的艺术代替他们所拥有的艺术。”[4]在这两位法国教员支持和引导下,印度支那美术学校的学生开始深入研究越南传统漆艺技法,并尝试将古老的漆艺技法和传统的漆艺材料与西方现代绘画创作相糅合。埃瓦里斯特·戎晒尔是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校最后一任校长,他认为:由于越南人根深蒂固的东方思维和审美惯性,越南本土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西方绘画的精髓,越南最优秀的艺术应该是越南民间美术。在他的推动下,该校于1937年正式成立漆画专业。这意味着越南开始摆脱法国美术教学模式,摸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漆画教育。

在越南现代漆画发展进程中,一批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校毕业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吸取越南传统漆艺髹饰技艺,改进漆画颜料,同时开发新的漆画技法,将传统漆工艺运用于更富表现力的现代漆画创作中,其代表人物有陈文谨、范光厚、雅丽克丝·艾美、阮嘉智等人。同时,学校还积极地将民间漆工艺人请入课堂为学生传授越南传统漆工艺技法。漆画家陈文谨为该校毕业生的佼佼者,他回忆道:“我们在老艺人的协作下,实行革新,它变为一种独特艺术,能够体现其他体裁所不能表达的意境。许多技术操作得到完善。艺术家在严格尊重这种宝贵材料的要求的原则下,打破了各种框框,来体现自己的艺术构思。于是,磨漆画问世了。”[5]20世纪40年代越南共和国成立,越南漆画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多所美术院校均开设了漆画专业,漆画创作者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以越南美术学院和胡志明美术学院为主的越南现代漆画创作中心。

越南漆画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日益成熟,于20世纪中叶开始在世界艺坛扬名。1962年越南在中国上海和北京举办了越南磨漆画展,中国画坛大为震动,中国艺术家们没有想到漆画材料有如此大的表现力,林风眠为此专门撰写文章《丰富多彩的越南磨漆画艺术展览》,文中道:“越南的艺术家从他们祖国古老的艺术遗产中,摄取了精华并突破了传统……(他们)深入到工艺美术的领域里,使绘画与工艺相结合,创造出光辉的漆画。”[6]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也关注此事,他对越南漆画的魅力十分赞赏,认为中国美术界应该向越南漆画学习,明确提出:“中国和越南都有悠久的漆艺传统。越南在发展漆画方面搞得不错,我们应当派人去学习。”[7]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中国文化部专门派遣了广州美术学院教师蔡克振和中央工艺美院教师朱济前往越南留学专修漆画。越南漆画极大地开阔了中国漆艺家的艺术眼界,中国由此进入现代漆画的历史进程。

孙晓东《山亭》之三 60cm×1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