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为漆”,“意在漆先”
所谓“以意为漆”指的就是把“意”作为核心主旨引导大漆材料的运用和漆画造型的表现,指导漆画创作。意象漆画要重视“主观精神”和自我感受的表达,这样才能更为自由地创作画面,实现更高层面的艺术创造。
意象中的“意”作为一种“主观”因素,虽然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气质,但也并不排斥西式的情感表达。也就是说,意象漆画在表现上既 可以呈现东方人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是西方表现主义画家的艺术宣泄。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都应为我所用,不轻易否定任何一方。
总之,意象漆画的表现要从整体上要把握“意”字这个核心思想,体现“以意为漆,意在漆先”的原则,具体实践要结合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首先,我们在创作时要追求“以意布局”,塑造构图上的意象。
精巧的画面布局,往往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紧紧围绕艺术家的思想情怀和表现主题,选择与之相符的构图方式,是意象漆画表现的关键。画面经营不受三维空间和透视法则的限制,要点在于视觉上的美感以及点、线、面的构成关系,从而使意象漆画表现更为自由。天津铝板漆画名家黄维中作品《山和水》,围绕内心对于山川的感悟,把对自然之情大胆泼辣地表现出来,以新颖的构图组织物象,画面饱满有力,张弛有度,意韵优美,意趣勃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以意布局”手法表达的艺术价值。(见图1)
其次,要追求“以意写形”,呈现造型上的意象。
“形”不过是一具“躯壳”,艺术创造应摆脱“形”的束缚,追求得“意”而忘“形”,才能达到更高境界。中国传统艺术从绘画到雕塑,再到诸多工艺美术,无不体现此样审美品格。
图1 黄维中《山和水》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漆艺在明朝时期传入越南。到了现代,大约20世纪中期,一部分越南画家在法国艺术的影响下,逐渐摸索出一套特有的漆画表现形式,让人耳目一新,给中国的艺术家们以新的启示。在越南著名漆画家金同作品《砂锅作坊里》中,运用蛋壳粉和金粉表现了劳动青年的形象,手法大胆,形象简约、舒朗,意蕴深厚。用标准的人体结构比例来衡量,人物造型显然不准确。殊不知这正是艺术家的高明之处,不拘泥人物解剖结构和形象比例,不受具体形的桎梏,从艺术本质和主体精神出发形成的高品格的意象艺术创造。(见图2)
再次,追求“以意写彩”,塑造色彩上的意象。
“以意写彩”并不真实的再现色彩原貌,而是把色彩作为一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精神境界的元素。
荷兰艺术巨匠文森特·梵高曾说过:“我并不力求精确地再现我眼前的一切,自如而随意地使用色彩是为了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在作画时不受眼睛看到的实物方面的限制,以主观性的色彩和炽热的情感创造出辉煌的画面,留下了大量启发后世的杰作。中国画大师黄宾虹以水为媒,以墨为色,呈现山水气象。画面完整而有序,重在意蕴气势的传达,虽没有一处绿色,却让人感到生机勃发。
漆画虽不同于国画和油画,但艺术之间的理法是相同的,在意象漆画的表现中同样要不受物象限制,以“意”为核心,自由表现色彩,实现胸中之意象。
图2 金同《砂锅作坊里》
此外还要重视“偶然性”的价值和作用,追求“以意塑痕”,塑造磨痕上的意象。
不经意的神来之笔会呈现让人赞叹的意蕴,利用漆画表现的“偶然性”十分重要。在后期磨显时,呈现的图像有很大的偶发性。老一辈漆画名家乔十光曾经说过“漆画是人画一半天画一半”,这也是漆画的独特之处,“将错就错”往往能呈现不同凡响的意象之美。
漆画中的“磨痕”指的是经过“预埋”和各种工艺绘制后,打磨留下的痕迹。它是漆画语言的一大特色,对于意象漆画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整体和局部的“磨痕”都是相对独立的造型形态,故而意象漆画的塑造还需要在“意”的统领下,把握住磨显的虚实节奏,创造富于情趣的“磨痕”形态,使各种不同的材质在艺术家的指挥下,演奏出一段迷人的意象乐章。
斑驳的痕迹,不能是僵化、无生命的,需要把艺术家的情怀体现在其中,率真自然,展现一种或抒情,或饱含激情的精神状态,由此会使这种“磨痕”产生一种类似音乐般的韵律美,充满视觉感染力的意象美也在其间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