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创作的发展

一、漆画创作的发展

漆画创作是推动广东漆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正如中国漆画的发展历史,广东漆画创作也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和壮大阶段。发展阶段的创作主体是漆艺工艺美术师和高校漆画教师,作品数量较少,以装饰风格为主。壮大阶段的创作主体是高校师生和漆画家,作品的数量和艺术形式都得到大幅提升,他们成为中国漆画创作的中坚力量。

早在20世纪60年代,阳江漆器厂工艺美术师们已开始进行现代漆画的探索和创新。1965年,蔡克振在越南学习期间,协助导师黄积铸教授制作大型漆画《我们一定胜利》,1966年,漆画毕业创作作品《劳军小组》完成。20世纪70年代,阳江漆器厂成为广州美术学院漆画专业的实践基地,合作制作磨漆画《亲切的关怀》《葵乡》等,其中《葵乡》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78年,阳江漆画《游龙出海》《北鹿南养》《天桥》等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1986年,蔡克振、傅以周《月夜》等漆画入选“中国漆画展”。范俊《秋海棠》入选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2年,傅以周、蔡江宇《V型系列》等作品入选“首届全国漆画展”,陈奇积《银龙鱼》获优秀奖。从上述的漆画创作及取得的成绩来看,在广东漆画创作的发展阶段,漆艺工艺美术师和高校漆画教师是创作的主体,成果突出,为广东漆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美展是国家最高级别的展览,对于广东漆画创作壮大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历届全国美展中广东的漆画参展数量及获奖情况中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

197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五届全国美展),蔡克振《百合花》获优秀奖。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对中国现代漆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漆画以独立画种的身份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的120件漆画中广东有蔡克振《梅梅与樱子》、陈志强《元宵节》、卓德辉《小径》入选。

到了1999年,广东有岑凤环《古韵悠悠》获铜奖,卓德辉《大屋》、朱雄《记忆·门神》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展”。

2004年,广东有陈锦钦《大砖》获银奖,李伦《风景》、陈志强《红韵》、关慧仪《屈原·九歌》、蔡江宇、傅以周《无极》、李绪洪、苏星《梁与柱》、陈家劲《秋夜》、林钟才《永恒》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入选作品286件,其中广东入选31件,包括凡德华《汉唐遗韵》、关胜祥《白银时代—生命的传说》等;林钟才《若存》、林涓《三小子》、柯茂华《逝去的风景》、聂志高《戏剧·起霸》、李少钧、张顺权《钢的旋律》获得获奖提名。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入选作品308件,其中广东入选22件,包括安鼎文《过客》等;李伦《潜》、韦潞《生如夏花》、余潮松《温暖前行》、王岳盛《稻香》、姚帮亮《忆》获得获奖提名。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展”入选作品314件,广东入选38件,包括车超鸿《高流古墟》等;李小军《折山入梦》获铜奖,是本届漆画2件获奖作品之一;吴君茹《星海无垠》获得获奖提名,韦潞《心花怒放》、余潮松《春天里的仪式感》、姚崇《整装待发》、戴燕怡《空白典故》入选为进京作品。

从其他国家级漆画展览来看,广东漆画创作的表现也比较突出。2019年,“第五届全国漆画展”260件入选作品中,广东入选27件。2021年“魅力红谷——第二届全国小幅漆画展”261件入选作品中,广东入选35件,其中12件获入会资格。“2021中国(厦门)漆画展”247件入选作品中,广东入选40件,其中6件获入会资格,充分显示了广东漆画创作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广东漆画创作的发展阶段,传统漆艺工艺美术师们积极投入到现代漆画的创作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漆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高校师生和分散到全省各地的漆画家已经发展成漆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从近三届全国美展和最近的国家级漆画展入选数据统计来看,广东漆画创作的数量位于全国各省份的前列,创作成果突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漆画创作的重要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