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时代,解精神之困
何为大美?它是华夏儒释道文化相互作用、互生互鉴的集中体现。首先,便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最早是由伏羲发源,再由庄子阐述,到汉代时,被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慢慢构成了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哲学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是以人为主体,道家的天人合一是以天为主体。两者有差别,但并无高低贵贱,不碍我们艺术家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汲取。关键看艺术家个人的精神取向,我个人更倾向于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因为它更加深远玄妙,以天地自然为主,与万物为一,阴阳互动,立意更大,眼界更开阔,也更符合大漆遵顺自然而又神秘的美学观。
其次,“朱、黑”二色应该是大漆美学的色彩基调。艺术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颜色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即不是问什么形象最典型,而是问精神如何通过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寻找到符合其本质的形式,从而实现心灵与世界的统一,真与美的统一。“朱、黑”两色,即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而寻找到符合其本质的主要形式之一。“朱、黑”之所以成为汉代漆器的典型色调,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漆”的材质特性,此外与中国人独特的色彩观、文化观相关。“朱、黑”不是单纯的两个孤立的色彩,而是中华民族色彩的文化象征,是赋予色彩情感化的结果。“朱、黑”可以通过描、绘、晕、罩、染、变等不同技法变幻出多种色彩,这也是“朱、黑”色彩的玄妙之处。
“朱”即红色,向来为中国人所挚爱与尊崇。近代史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其巨著《中国通史》中对中国人崇红的原因做出了这样的概括,其言:“周朝崇尚赤色......华含有赤意。凡遵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称为华人,通称诸华。”因为周代崇尚红色,而“华”有赤的意思,所以,凡崇尚红色的人或者族群就被称作了“华人”,华人乃“红色的人”。“黑”即玄,在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中,是居于最高地位的颜色。道家尚黑色,认为一切颜色从玄黑中生长出来并以黑色为显在条件。道家以“清淡”为宗,崇尚玄黑,反对五颜六色的绚烂之美。这种老子和庄子精神,不仅仅影响到中国古代的漆器,还浸入到中国传统的绘画领域,尤其是山水画受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墨代五色,也正是这种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之一。
大漆美学远承古代漆器而来,具有一定的仪式感,表现出生命的庄严与肃穆,如楚国的漆器,与原始巫术、楚辞文化密切相连。而水墨美学则呈现出一种生命自由律动的流动感,是人文生命的呼吸,是太极阴阳互动的结果。但两者同归为“玄”,两者互融互生而不可分割。这也是大漆美学的重要特征,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与华夏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只不过是水墨画因文人画的盛行而在上流社会形成了自我构建的文化体系,并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大漆则因其“小众”,并日渐流于实用,失去了祭祀的神圣性,导致其文化体系构建得很不完整。但今日大漆美学的构建却恰逢其时,是时候该认真梳理大漆美学的文化与价值体系了。这也是我们回应时代,解今日漆画精神之困的一次思想上的尝试。
此外,大漆美学的另一个维度便是其神秘性。这种神秘性带有浓郁东方美学意境之美。漆画从创作开始,到创作结束,一直都在变化,这种变化是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动态表现,看上去可控,其实又不可控,这也是漆画的魅力,它充满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