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漆画的程式化

浅谈漆画的程式化

李瑜琪|LI YUQI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摘要: 在绘制漆画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程式,这种程式包括工序、漆性、材料等。对于漆画来说,程式固然重要,但若将程式简单等同于工艺,则意味着程式是模式化、简单化、催化的代名词。如果将漆画创作过程所涉及的造型、色彩、材料、技法等不假思索地程式化,那么,漆画的程式也只是工序而已。

关键词:程式;程式化工序;体验

面对漆画,我们总是被它可触可感、或刻或画或磨的画面吸引。漆画的材料与肌理是其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征。在漆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以材料、肌理的眼光看待整个绘制过程,着眼于多种材料、技法语言的转换,画面中特定的内容、光影、色彩、质感、材料等部给予创作者经验性的思考。这种思考关联表达方式,是漆艺工作者从画稿到作品再反映画稿的制作过程。创作者在绘制中遵循一定的习惯,并运用以往的视觉经验和工序,而这种工序正是漆画中的程式。

漆画技法的工序性是程式生成的原因之一。技法是实现画面语言表现的手段,创作者要遵循技法的工序,保证各步骤的协调。这种语言转换的过程落实到具体的绘画过程中,即程式。如,罩漆研磨这种技法可使画面细腻光泽,且色调更显沉着稳重。若将其视为磨漆画必经的过程,则容易使漆画变得单一。又如,蛋壳白在漆画作品中多用于表现白雪等白色之物,创作者根据思维习惯,会以蛋壳白将所要表达之物程式化。

人们对于漆画程式的总结,对于规范和传承漆画语言体系是有帮助的。漆画程式使初学者在进行画面表现时能有所依托和参考,并能使学习者在理解程式的基础上快速完成作品。然而,当这种既有的规范将画家自身的主观因素弱化到次要位置时,它将损害漆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最为本质的品质。

画家借助材料、技法表达创作意图,需要不断调整、不断与材料磨合,这是个性化语言的程式。绘画能构建画者的内心,领悟到这一点,创作者就能积极利用好这种最本真的语言。从最早用漆表现画面,到现在无论是材料、技法还是内容或者艺术语言,漆画都越来越丰富且富于个性,漆画的演变也如中国画一样,是在这些极具个人特色又富有内在情感的程式化中不断推进。

李瑜琪《红墙》66cm×88cm

漆艺家在面对要表现的对象,如房子、花、雪山时,要将客观存在的难以穷尽的细节以漆语言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程式是有力的表现形式。程式会以相应的材料、技法将对象简练化、工序化。像语言表达一样,漆画中所涉及的材料、技法也充满暗示。这种暗示可以让创作者找到最为直接的材料、技法之间的因果联系。但如果创作者在这种因果联系中不假思索地程式化,那么漆画的程式也只是工序而已。

描红、描金的漆艺技法在古代大多用于表现线条较为明显的对象;推光技法能使画面细腻而富有光泽;白色蛋壳表现雪景更为出色。这些技法被漆画家利用并得以程式化为漆画的基本技法,更有创作者深入实践这些程式,将其提炼成个人的风格语言。当一种材料、技法被广泛认可并被作为学习和了解漆画艺术的入门方式时,学习者往往把材料、技法当作一种可操控的程式来学习,这是很多学习者进入漆画领域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漆画学习之初,学习者多是熟悉技法、材料。但在之后的学习中,如果一味强调程式,而不能灵活运用,那么所作之画也只是某种或多种程式的复制。因此,学习者遵循程式在学画之初可能是有效的学习途径,但在后继的学习中,学习者应挣脱程式的约束,一切为画面表达服务。

漆画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是因为它有别于其他画种,并能从自身特征中提炼出富有个性特点的造型方式与方法。漆画不像油画那样以擅长色彩明暗表现与细微刻画,它更追求材料特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漆画创作中有镶嵌法、描线法、刻线法、泼洒法以及堆塑、拼贴等程式性极强的技法了。这些都是从古代鬓漆技法中提炼出来的。在传承的过程中,程式就是适用这种规律、经验的应用而产生的。

李瑜琪《墙垣断想系列之一》66cm×88cm

程式与技法有关。漆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显著特点就是漆艺技法、材料的运用。技法与材料是漆画的重要载体。凹凸起伏的漆面,施以屑粉,填以彩漆,可以形成虚实相间、出奇制胜的图像效果。漆膜皱褶起伏形成的肌理,其妙趣横生之处也非画笔所能至。在漆画创作过程中,每一种肌理可能都存在于某种既有的程式与经验中。材料与技法不仅传达着肌理本身的美感,也为画家对主题的发挥与材料特性的流露提供了参考。综合运用绘、撒、贴、刻、磨、铲、罩、泼等技法形成可视可触的漆画语言,不仅是画家对笔和色的延伸,更是丰富画面内涵和拓展鉴赏视角的方式。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程式的运用使技法与材料获得了独特且丰富的视觉展示。

程式是作画的一种规则、法式,是在漆画创作中能将材料、技法和造型紧密结合的承载方式。程式的成熟,其实是方法的简化和表现力的增强。漆画程式是对技法、经验的提炼,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能刻板、僵化。漆画的制作过程的特殊性而产生了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的独特制作痕迹,因而也有不同的视觉传达与创作者的心理体验。在这过程中,对程式的体验唤醒了创作者对漆画的艺术审美意识与画面语言的思考。如漆画技法中有罩明技法,罩漆后画面充满神秘感,在这种心理体验中,创作者对罩明漆与漆下画面的憧憬唤醒了创作者对于漆画美的追求,而这种追求贯穿于整个程式。漆画绘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考程式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是呆板的,而是主观的觉醒过程。

很多情况下,我们要注意灵光一现的瞬间,要把创作灵感赋予画面语言的构建与表达,清晰理解程式化的得与失。一旦将思维程式化,可能导致创作力枯竭和懒惰。在创作中,材料、技法不应受程式的束缚、干扰,程式应当包含材料技法以及涉及的造型、色彩等。运用程式的实际意义,在于使漆画绘制进入一种自如的状态。程式只是创作的一种方法和过程,是实现画面表达所需的承载方式,而不是目的。

在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程式对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漆画由传统的漆艺发展而来,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表现力的材料与技法。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创作观念影响并推动着漆画艺术的发展。无论是对程式的传承与更新,还是对程式中所包含的材料与技术的选择与创造,都应强调漆画创作中的本体意识与漆画艺术家创作的觉醒体验。漆画创作者要重视漆画艺术本体语言的研究,漆画本体语言是以漆为主要媒材所表现的特殊视觉审美语言,只有基于对漆画程式的认识与反思,对材料、技术、视觉、工序等的运用才会最贴近对漆画本体语言的思考。创作者不能满足和停留于对漆画程式与工艺的娴熟掌握上,而应把探索的触角伸向漆画创作更广阔的领域。这种探索与拓展归因于漆艺家自身观念的变化,归因于这种观念对于漆画程式的丰富可能性与创作者对漆画的本体认识。尽管在探索与拓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和失误,但这不失为一种经验的积累和成熟的代价。

李瑜琪《故乡的云二》42cm×6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