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漆艺术中的线

一、漆艺术中的线

漆器中的线在明朝《髹饰录》中就提出来明确的要求:屑金文刻理为上,泥金象金理次之,黑漆理盖不好,故不载焉。这是说阴刻的线最好、阳线、平线为下。阴线即阴刻凹于漆器表面下的线条,它含蓄内敛,深邃神秘,有包纳万物而不言的气魄故而为漆艺线中之上品;阳线即凸出于器物表面的线条,阳线傲然挺立,阳刚正气,故而为第二品;平线因仅在器物表面上的平绘描图,只为装饰而不具精神品格故而为下品。阴阳的线条代表了天地乾坤,有了天地,而后产生万物,所以阴线阳线被首先提出来,从古人在漆器的线条分类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美学思想在漆艺中的影响,而与西方审美不同的是,在天与地、阴与阳中,中国的文化包含着无限敬畏天的力量和神秘与地的包容与含蓄、充满生机,中国人是踏踏实实地生活在大地上希望与自然和谐共生。

漆器的阴线阳线因为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郭沫若说:“东周而后,中国书写之性质变而为纹饰。”这种对线条的美有意识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也体现在同一时期的漆艺术中。中国的书法线条讲究“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这一准则竟成为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1],而当时的漆器绘画正是从同一时期的书法线条艺术中汲取了经验、技巧,在这一时期的漆器纹样线条上我们同样看到了与《毛公鼎》《散氏盘》镌刻的铭文书法相同的线条,一样的流动飞扬,摇曳生姿,令人叹赏[2]

漆器的线条从楚汉时期的平绘线条到唐宋时期对阴线阳线的看重,漆器之线从平面绘画的顶峰转向有更大表现空间的雕塑造型表现上既有中国文化的支撑,又有中国美学思想的指引,并且这种指引一直影响着现代漆画的发展,现代漆画同样非常注重线条的运用,而且集中发扬了传统漆艺中“隐起”(即浮雕)的审美要求,即转向雕塑的造型艺术上,因为这种具有雕塑感的线条其他画种很难达到,所以这种雕塑感线条带来的半浮雕的效果甚至成为现代漆画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