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新八景》雕填屏

一、《晋南新八景》雕填屏

《晋南新八景》雕填屏(赵大勇、皇甫步高、任希汉、柴秀刚),是山西晋南专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全国美展的献礼作品。《晋南新八景》作品发表在《美术》杂志1960年5月号上,是《美术》杂志自创刊以来登载的第一幅漆画作品。《美术》同期刊发了作者赵大勇、皇甫步高的文章《我们是怎样创作〈晋南新八景〉的》。《晋南新八景》作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年来晋南人民的英雄事迹,内容包括:“尧都钢城”“龙门麦王”“普救棉海”“古槐园田”“永乐平湖”“广胜水电”“夏县绿化”“稷山四无”。

1959年,当时山西晋南的四名青年画家接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创作献礼作品的任务后,本着遵循艺术为政治服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美术的方针,努力尝试用传统的雕填漆艺,表现晋南人民在这10年来,特别是创造的英雄事迹。他们经过认真地讨论,从旧《晋南八景》雕填画上得到了启发。旧《晋南八景》反映的是晋南各地流传的古代历史、爱情故事,而《晋南新八景》要表现在党的领导下晋南各地的新生事物和翻天覆地的变化。驰名的普救寺,过去流传着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现在寺庙周围已变成了无边的棉海;古老的尧都建成了钢铁之城;苍劲的古槐旁是千亩良田……

赵大勇、皇甫步高、任希汉、柴秀刚《晋南新八景》

画家们确定了创作思路后,到新绛雕漆厂与老艺人、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他们学习雕填技艺。老艺人们热心地把雕填的技巧传授给他们。画家们逐渐掌握了传统的构图方法,学会了许多表现人物、树木、房屋的手法。尝试画了一幅《人民公社好》的雕填屏草图,在老艺人的具体指导下,制作完成了第一幅表现新内容的雕填作品,给创作《晋南新八景》打下了基础。后来他们赴晋南各地不断地收集素材,体验生活,经过6次起稿,反复调整,用了3个多月时间,8幅雕填屏创作顺利完成。

《晋南新八景》雕填屏创作完成,充分说明山西的美术工作者遵循毛泽东同志关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探索运用古老漆艺手段反映现实生活获得成功。每幅雕填屏的上面空黑处都有金色题诗,摘出3首。

“尧都钢铁”:平阳今朝换新貌,人民智慧胜舜尧,东风舒展烟囱起,钢水汹涌似海潮。“古槐园田”:洪洞古槐万年青,人民公社旭日升,园田如画水如镜,麦浪稻田迎东风。“广胜水电”:昔日佛地广胜寺,电站林立兴工农,幸福生活从何起,人人感谢毛泽东。

《晋南新八景》雕填屏参展结束后,被安置在人民大会堂山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