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不易,画易难——我对风景漆画的创作感受
胡本七|HU BENQI
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是面对客观自然与社会,于个体内心生发出来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它是一种体验与心境。不论我们处于哪个时代,表现的是何画种,在艺术创作中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对我们的影响。在现实中,寻找创作灵感和积淀情感素材,是非常重要的。
漆画创作是一种很独特的精神与体力劳作相结合的过程,想要作品呈现出独特性,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感情,可能才会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我的作品主要以徽州风景为主,对徽州建筑独有的审美与文化精神追求是我在创作中一直研究和实践的。我出生在安徽,自小受到家乡民俗、民间黄梅戏、民间书画等乡土文化的熏陶,长大后虽接受西方的美术教育,但审美情趣仍与乡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文化之根对我的漆画取材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乡土生活的经历不仅为我的漆画作品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积淀,更提供了情感支撑。
选择徽州风景作为漆画创作的素材,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表达出内心对徽州文化的热爱,可以让更多的思乡之人通过观赏我的作品得到一份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通过多年的漆画创作实践积累,我发现创作风景题材的漆画作品,不仅需要深入自己的内心,结合自己的生活,还要了解风景背后的地域文化,并通过思考和总结,对所见所感进行创作构思。风景漆画作品中乡土情感的抒发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从而通过创作这一动作完成内心情感的寄托。
在我初学漆画时,非常幸运地受到了中国著名漆画家乔十光老师的指点,在他的指导下,我对漆艺技法进行了系统、完整的学习。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漆工艺训练,使我较熟练地掌握了漆工艺技法,为今后的漆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工艺技术基础。在漆画的绘画性问题上乔老师常说,“漆画姓漆,名画”,“强化漆画的独特性和深化漆画的绘画性,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我早期关于徽州风景的系列作品,就受到了乔老师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用蛋壳镶嵌技法表现徽州风景题材的作品,对我早期的徽州风景漆画创作有很大的启蒙意义。
胡本七《徽州·映像 四》50cm×70cm
胡本七《梦想·徽州》 60cm×80cm
在学习漆画的过程中,中国现代著名漆画家程向君老师对我的徽州题材漆画创作,同样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他也是对我创作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他的漆画作品“既有西方的形式,又有东方的意味”。伴随程老师在徽州及全国各地的油画写生经历,使我对风景题材的绘画越来越痴迷,其中徽州建筑倒影一度深深地吸引着我。那么,怎样用漆去生动的表现倒影?我通过思考发现,表现徽州建筑的倒影,可以结合大漆特有的流动性,根据画面的氛围进行创作。在作品制作中用漆调以不同的稀释剂,增加漆的流动性,根据画面需要将一部分色漆涂上漆板后,立即用刷子进行绘制,并喷上稀释剂,使漆与稀释剂相融合并相互渗透,产生出自然生动、妙趣横生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漆的流动性,漆在绘制到漆板之前需要调到何种稠度,描绘到漆板后,需要怎样调整稀释剂与漆融合的走向,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绘画造型能力作为支撑,还需要有对画面效果的预见性及实操经验。如何根据具体的创作来进行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在每一次创作实践中去慢慢摸索。这种技法是展现漆流动性的一种新的尝试,相对于单纯的漂流技法,我是把漂流技法与具体的物象相结合,用类似漂流的技术去表现和描绘物象,使表现的对象更加鲜活,这也是我在徽州风景题材的漆画创作中大胆的创新与实践。用漂流技法表现倒影,是我长期坚持写生,观察得来的感受。我认为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得到艺术造诣较高的老师指导是幸运的,善于学习和汲取老师优秀的艺术观念,对于艺术家的成长来说更是事半功倍的。程老师在漆画上自由地处理虚与实之间,线与块面之间的关系,运用色彩组合和现代艺术的构成,表现出画面独特的韵律与节奏,这些处理画面的手法对提高我的徽州风景题材漆画创作审美与品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王烈教授是我在韩国读博时期的老师,他的作品使我受益匪浅。他的作品形式感很强,在题材和表现内容上基本上以风景为主,整体作品呈现出意境深远且具有诗意的情调。王教授的这些创作观念对我的漆画风景创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特别是作品中体现东方绘画审美的线、虚与实的对比,以及具有西方绘画特点的色彩运用,体现出单纯、明快而强烈的“纯粹”意味,画面中更多的是追求对理想家园、诗意生活的向往,这与我的徽州风景漆画创作思想不谋而合。在我读博士后创作的徽州风景漆画作品中,不仅仅单纯地追求作品工艺材料的运用以及作品审美与格调的提高,而是更加重视在创作中内心世界情感的抒发和绘画理论思想与画面表现形式的融会贯通。
总之,我认为在风景漆画创作中,作为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去研究它,也可以根据自己内心情感需求去理解它和表现它,不论哪一种方式,只要能够真正地深入研究都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