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立意的自由与开放

一、选题立意的自由与开放

随着山西、广西、上海等地方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的纷纷建立,漆画艺术展览的频繁举办,各高校投入漆艺创作的师生进一步增多,漆画的学术体系在全国的建构中逐渐完善。[1]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的题材相较以往更加丰富,选题呈现出多样化、自由化、年轻化、性别化等特征。同时,观众以及艺术界的学者们对待漆画创作态度越来越包容,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漆画的叙事性以及承载的意义更加地自由。以人物题材的作品来说,早期漆画家们常常选择惠安女、劳动人民、少数民族等作为创作题材,通过繁复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或人物属性明显的外在装饰等方面力求展现最多的漆艺装饰技法。

图1 汤志义《渔舟飘至》

图2 乔十光《晨妆》

而当下漆画作品中人物创作开始贴近生活,不再过度强调服饰与民族性地域性,更多地体现出人文情怀、世间冷暖、社会现状或信仰追求。比如春运的背包客、等待放榜的高考生、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运动中的奥运健儿、展现童趣的人与动物、感悟生命的人与植物等。

例如在《沃土》这件作品中,对女性的塑造不再局限于强调身体的美感以及女性的魅力,而是通过简洁的色彩和绘画性的笔触展现生命扎根于黄土的力量,以及向上生长的追求和实现自我的渴望。大漆的千年不腐材质属性以及漆画创作的艰辛历程都与奋力生长的生命力量不谋而合,在千百次的反复打磨再上漆的过程中,通过漆语言的特性重新认识人体形象,探索对人体形态的感知以及反思看待自己生命的方式。

图3 王子婷《沃土》

图4 《沃土》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