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尉属官

三、都尉属官

《百官志》注引《汉旧仪》曰“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候、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大司马,所以别异大小司马之号。”《汉官仪》及《汉旧仪》并记边郡“置部都尉、千人、司马、候”,《汉书·冯奉世传》注如淳引《汉注》曰“边郡置都尉及千人、司马,皆不治民也。”由此可知边郡部都尉有都尉、候、千人、司马四官,当为西汉制。《百官表》谓元狩三(应作二)年“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而《郡国志》记武帝初置张掖属国“安帝时别领五城”“候官、左骑千人[官]、司马官、千人官”,则第五城应为都尉府所在。由此可知属国都尉有都尉、候、千人,另有丞为都尉之副职,此西汉制;东汉制则更有左骑千人官,所谓“官”是官署,治于城。东汉建武六年以后,省简都尉,有些郡不置都尉而仅有低于都尉的候官或左骑千人官,如《郡国志》武威郡“十四城”,最后为左骑千人官。武威与张掖属国俱属凉州,志总之曰“右凉州刺史郡国十二,县、道、候官九十八”,九十八城中计入了张掖属国五城和武威左骑千人官。又上郡“十城”,最后为候官;会稽郡“十四城”,最后为“东部候国”,《吴志·虞翻传》曰“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守”,候国是候官之误[5]。

汉简所见都尉、候、千人、司马三者的官职,约如下述:

1.都尉丞 119·49(甲692)(地);303·14(甲1589)(大);265·13(破)

居延都尉德、丞延寿 159·14(甲941)(破);85·8(破)残辞

居延都尉万岁、丞嘉永 276·6(甲1492)(破)

张掖居延都尉旷、行丞事骑司马敏 16·10(A7)

居延都尉德、库丞登兼行丞事 139·13(甲788)(破)

居延城令史明以近次行都尉事、丞禁 262·26(甲1363)(破)

肩水都尉政、千人宗兼行丞事 495·9+503·7(甲1866)(大)

[觻]得仓丞吉兼行丞事 司马丞登行丞事 12·1(甲2554)(地)

附 酒泉玉门都尉护众、候畸兼行丞事 《新获》14·3

敦煌玉门都尉子光、丞万年 《沙氏》137

玉门都尉阳、丞罗 《沙氏》451

[敦煌中部]司马□行[都尉丞]事 《沙氏》55

由此可知在公文上都尉与其丞常常并列为正副之职。都尉丞出缺时可由近次之官兼行,详下第九节。据《百官表》都尉“有丞,秩皆二百石”。属国都尉有丞(68·48,227·44),与部都尉同。

2.候 详下节。

3.千人[6]

给征千人丞苏奉亲行塞南马三匹、匹二束 73·17(破)

居延千人令史长则校系甲渠第廿三名籍 28·21(破)建始二年

…卅井守候骑千[人]… 45424(博) (以上居延都尉千人)

…□□[守]候千人竟… 215·5(地)

昭武骑士益寿里王疆,属千人霸、五百偃、士吏寿 560·13(地)

觻得骑士成功彭祖,属左部司马宣、后曲千人尊 564·6(甲2392)(地)

肩水都尉政、千人宗兼行丞事 495·9+503·7(甲1866)(大)

千人令史居延广都里公乘屈地 75·23(金)

上计佐史郝卿诣卿千人令史 503·12(甲1935)(大) (以上肩水都尉千人)

附 大始三年闰月辛酉朔己卯玉门都尉护众谓千人尚、尉丞img署就 《沙氏》305

始建国天凤四年…库守宰尹、千人忠 《沙氏》369

…宰事尹、骑千人秉 《沙氏》370 (以上玉门都尉千人)

由上可知千人有“千人”与“骑千人”二种,其属吏有丞与令史。大始三年(公元前94年)是敦煌简中较早的武帝时简,则当年已有千人之职。《汉书·灌夫传》曰“请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孟康注云“官主千人如候司马也。”称骑千人则当为骑兵。地湾一简千人下一级为五百。千人与五百俱见于汉印中:

中骑千人 《封泥考略》1·45

定襄千人 《齐鲁封泥集存》22·5定襄郡有二都尉(中部东部)

骑千人印 《汉印文字征》3·2

折冲千人印 《十钟山房印举》2·50

千人督印 《金索》五

文德左千人印 《十钟山房印举》2·50(文德为王莽时敦煌)

骑五百将 《汉印文字征》14·11

募五百将 同上3·20,14·11

骑士王疆属于千人霸、五百偃的部下,则此千人、五百或当为骑千人、骑五百。骑士成功(复姓)彭祖属于左部司马下后曲千人,此与上述的千人恐有所不同。《百官志》谓“大将军营五部……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此左部司马下至少有前后二曲,曲千人,相当于大将军下的别部司马,职位较尊。但大湾简 491·10(甲1853)曰“四月乙未左部司马…肩水都尉府敢言之…”,似肩水都尉下有左部司马。王莽时的简、印上都有千人,《汉书·王莽传》中有车骑将军千人扈云。

4司马

(1)司马

司马宜昌将骑百八十二人从都尉追 57·29(甲410)(破)

□司马诣府 188·18(破) (以上居延都尉司马)

张掖肩水司马 14·3(甲131)[7],213·43,558·3(地)

…[公]乘赵吉年卅,为故司马官不转输□□ 75·8(金)

遣尉丞、司马数循行严兵… 12·1(甲2554)(地)

取司马监关调书 10·14(甲73)(地) (以上肩水都尉司马)

司马丞登行丞事 12·1(甲2554)(地)

将屯司马丞 266·27(破)

司马令史 90·2+90·12+90·60(甲536)(大)始元六年

附 中部司马 《沙氏》55,275

其假候如品,司马以下与将卒长吏屯要害处 《沙氏》60

司马王□督烽 《沙氏》438

止寇司马 《马氏》138

司马丞 《沙氏》461,549

司马令小史 《马氏》32

(2)骑司马

张掖都尉旷、行丞事骑司马敏 16·10(A7)

·凡出所受将骑司马img常安与卒死… 148·35(甲847)(瓦)

(3)假司马

假司马爰汤马二匹 560·18(甲2342)(地)

司马与骑司马,犹千人与骑千人。《汉书·赵充国传》曰“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汉书·西域传下》桑弘羊奏言“遣骑假司马为斥候,属校尉”;《后汉书·段熲传》曰“乃分遣骑司马田晏将五千人,假司马夏育将二千人”击羌,是骑司马高于假司马。《百官志》将军下曰“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是假司马是司马之副(假候见上所引《沙氏》60)。司马之属吏有丞和令史,与千人同。

(4)属国司马

张掖属国司马 53·8(甲370)(地)

(5)左部司马 564·6(甲2392)(地);491·10(甲1853)(大)

(6)郡司马 见上第一节。

(7)城司马 见下第四节。

以上所述是居延与肩水两都尉下的四种属官,都尉丞与都尉同在都尉府,而候、千人、司马各以候官、千人官和司马官为其治所。候与其所属的部候、隧在塞上司候望与烽火,另成一系统。千人与司马应为屯步兵骑兵的首长,而千人所辖有骑兵。候、千人与司马,除职司不同外,或许是有高下等级的。诸书所载,千人介于候与司马之间,惟《郡国志》张掖属国(都尉)所辖以候官、左骑千人官、司马官、千人官为序,多出最后千人官一级,乃是东汉制。《百官表》中尉下“有两丞、候、司马、千人”,西域都护下有“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戊己校尉“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次第稍异。

属国都尉的编制同于部都尉,但也有它自己的官名。《史记·卫将军骠骑传》说元狩二年昆邪王降,“因其故俗为属国”,《史记·匈奴传》和《汉书·西域传》所记“千长、百长”亦见于瓦因托尼148·1+148·42简(甲838+839)“属国百长千长”。《汉书·匈奴传》昭帝元凤二年“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击”匈奴,“属国千长义渠王骑士射杀黎汙王”,师古注云“千长,千人之长。”《汉印文字征》所录夷、胡、氐、羌的“佰长”“仟长”印甚多,不备举。

以上但述都尉府的属官,至其属吏,将另详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