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行·调补·除授

九、兼行·调补·除授

居延简有很多记述官吏原任某职的升迁与兼行或除授某职的,可以说明官职的大小与隶属关系,分述于下。

(1)行太守、丞、长史事

张掖长史延行大守事、肩水仓长汤兼行丞事 10·32(甲34)(地)

…[肩水仓长]汤兼丞事 37·21(金)

酒泉库令安国以近次兼行大守事、丞步迁 102·6(甲589),303·12(甲1584)(大)元凤三年

酒泉库令安国以次行大守事、丞步迁 19·8(大)

张掖大守福、库丞承熹兼行丞事 4·1(甲11)(破)

张掖大守奉世、守郡司马行长史事、库令行丞事 303·21(甲1952)(大)

由上可知长史、库令以近次兼行大守事,仓长、库令、库丞兼行丞事,郡司马行长史事。比较诸简,可见“兼”即“兼行”,“以次行”即“以近次行”。此丞是太守之副,不是都尉丞。

(2)行都尉、丞事

张掖肩水城尉谊以近次兼行都尉事 10·29(甲88),109·11(甲633)(地)

居延城司马□以秩次行都尉事 140·2(金)永始三年

居延城司马□以近次行都尉事 262·26(甲1363)(破)

张掖肩水司马德行都尉事、尹胜胡 558·3(地)

神爵元年四月癸未朔乙酉张掖肩水候以私印行[都尉事]306·4+5·9(甲1618)(地)

兼行都尉事,□官到,若有代,罢如律 509·11+513·1(甲2042)(大)

张掖居延都尉旷、行丞事骑司马敏 16·10(A7)

张掖肩水都尉贤、司[马□兼行丞事] 7·29(甲58)(地)

…兼行都尉事、司马丞登行丞事 12·1(甲2554)(地)

肩水都尉政、千人宗兼行丞事 497·2(甲1886)(大)

将兵护屯田官都尉渭、城仓长禹兼行[丞事] 278·7(瓦)

居延都尉德、库丞登兼行丞事 139·13(甲788)(破)

[觻]得仓丞吉兼行丞事 12·1(甲2554)(地)

张掖肩水都尉□、兼行丞事□肩水北部都尉 502·10(甲1909)(大)

附 酒泉玉门都尉护众、候畸兼行丞事 《新获》14·3

[敦煌中部]司马□行[都尉丞]事 《沙氏》55

由上可知都尉出缺时可由近次的司马、城司马、城尉兼行,若有代即罢如律,则“兼行”或“行”都尉事是暂时摄行都尉职。都尉丞出缺时,可由武职的候、千人、骑司马、司马、司马丞兼行,亦可由文职的城仓长、仓丞、库丞兼行。558·3简都尉下有“尹”胜胡,此字地位应是“丞”,而马衡释尹,都尉丞下之尹犹玉门关候(《沙氏》317)下有候丞与尹。又破城简(312·16)曰“初元五年四月壬子,居延库啬夫以小官印行丞事”,此或为库啬事兼行库丞事,也有可能仍为都尉丞。

(3)行候事

肩水候长长生以私印行候事 20·11(甲178)(地)元康二年

甲渠候长汤以私印行候事 82·38(甲482)(破)

甲渠候长放以私印兼行[候事] 224·2(甲1229)(破)

甲渠候长充以私印行候事 267·20(甲2422)(破)甘露四年

肩水士吏横以私印行候事 10·31(甲90)(地)

甲渠士吏疆以私印行候事 160·15(甲951)(破);57·1(甲2553)(破)永光二年

肩水关啬夫成以私印行候事 10·6(甲70)(地)

肩水关啬夫光以小官印兼行候事 199·1(甲1125)(地)甘露元年

关啬夫王光今调兼行候事 237·25(甲1266)(地)

肩水骍北亭长敏以私印兼行候事 29·7(地)

殄北隧长宣以私印兼行候事 206·9(甲1138)(破)

候行塞谓第七隧长由兼行候事 264·1(破)

·候诣府谓第七隧长由兼行候事一封 214·35(破)

逐胡隧长徐昌,今调守候 210·7(破)

第三丞定众以私印行候[事] 303·44(甲1606)(大)

□□以私印行候文书事 240·2+22(A21)参486·75(破)残辞

由上所述,则候出缺时可由候长、士吏、关啬夫、亭长及隧长兼行。候即塞候,一般出缺时常由塞尉试守,详上第六节。关、驿、置皆有候,故肩水关啬夫、骍北亭长兼行之候,也可能是关、驿之候。附“以私印行候文书事”于末。

以上是兼行,以下是调、补、除、授之例。

(4)调尉从史

尉史富盖邑调为尉从史 206·20(甲1140)(破)

尉史王并二月甲辰调尉从史 254·3(破)

尉史张寻,文毋害,可补… 110·22(甲628)(破)

(5)调尉史

谭欲补广地尉史,不长于□ 49·11(甲336)(破)

义等补尉史、隧长、亭长、关佐 97·10+213·1(甲564)(地)

修行孔山里公乘范弘,年廿一,今补为甲渠尉史,代王辅 285·3(甲1534)(破)

尉史李凤自言故为居延高亭亭长 178·30(甲1013)(破)

庚申隧长武兼尉史问… 231·31(破)

(6)调候长

…纪褒今调为第十候长,代邢忠 282·12(甲1521)(破)

居延甲渠士吏——窦敞能不宜其官,今换补靡谷候长,代吕修 203·33(破)

橐他移故士吏辅将射未备,谓不侵候长辅 178·9(甲1005)(破)

…次迁为甲渠候长,今遣寿之官 40·2(破)

附 高望隧长贾苍,今守候长 《沙氏》377

止奸隧长䜌宣,今调守当会候长,代张彭 《马氏》45

由上可知候长多由隧长升任,士吏不能胜任其官的,则降为候长,可见士吏高于候长。

(7)守士吏

乘要虏隧长薛立秉,今守士吏 308·38(甲1644)(瓦)

…二年十一月戊辰除为[守]士吏,[代]□年 339·17(地)

显美传舍斗食啬夫——谢横——今肩水候官士吏,代郑昌成 10·17(甲78)(地)

附 玉门候造史龙勒周生萌,伉健可为官士吏 《沙氏》378

——李氏除为万岁候造史以掌领吏卒为职 《沙氏》574

所附敦煌两简中造史,是王莽时的尉史,详第五节。

(8)补令史

移居延第五隧长辅,迁补居延令史,即日遣之官 40·21(甲290)(破)

候史徐辅迁补城仓令史,即日遣之官,移城仓 142·34(甲800)(破)

故乐哉隧长张中实——今中实见为甲渠令史 35·6(甲247)(破)

万世隧长至,其六月甲子调守令史 15·2(金)

…今居延甲渠候令史,代段利 198·20(甲1120)(破)

·右授补令史,除视事 262·25(甲1349)(地)

[永]光二年六月丙戌除,迁缺令史 498·13(甲1901)(大)

·甲渠言,吏迁缺,今居延备补,言府 33·2(甲2416)(破)

(9)调主官

令史范弘,今补主官 326·13+185·16(甲1697)(破)

·右一人主官令史 71·43(破)

主官即主官令史,由令史升任。

(10)调候史

第廿二隧长褒,调守临木候史 286·24(甲1566)(破)

居延击胡隧长——乐喜——补甲渠候史,代张赦 3·19(甲4)(破)

…愿复为候史 214·57(破)

(11)补授亭长

第十八隧长郑疆,徙补郭西门亭长,移居延 258·15(甲1356)(破)

…史宜其官以令授为橐他石南亭长 118·5(甲685)(地)

(12)除补隧长

周严愿徙补第五隧 110·27(甲626)(破)

今徙补襄泽隧长,代田延年 116·6(地)

今授为登山隧长,代功之明 303·11(甲1816)(地)

二月癸亥除为肩水破虏隧长 183·10(地)

以今年五月廿八日戊戌除卅井降虏隧 163·7(布)

居成甲沟第三隧长——冯建——除补止北隧长 225·11(破)天凤元年

第一隧长赵并,初除诣官 287·22(破)

img隧长徐宗,自言故霸胡亭长 3·4(破)

第六隧长徐审兼宁通 103·9(甲590)(破)

收虏隧长田彭兼领第一 133·11(甲764)(破)

(13)举通问官

…使第廿五隧长安世告…官不催援,举为通问官 44·17(破)

(14)除骑士卒

今除为觻得骑士 510·3(大)

甲渠士吏孙根自言,去岁官调根为卒 157·11(甲910)(破)

(15)除田官

骍马田官,元凤六年三月辟除 187·16(大)

根据上列诸简,可将兼行与调授的关系作成简表如下:

太守   长史、库令

太守丞  仓长、库令、库丞

太守长史 郡司马

都尉   司马、城尉、城司马

都尉丞  候、千人、司马、骑司马、司马丞、仓长、城仓丞、库丞

候    士吏、候长、隧长、关啬夫、亭长(以上兼行)

候官令史 隧长

城仓令史 候史

主官令史 令史

尉从史  尉史

尉史   亭长、修行

士吏   传舍斗食啬夫、隧长、(王莽)造史

候长   隧长、士吏(降)

候史   隧长

通问官  隧长

亭长   隧长

隧长   隧长、亭长(以上调补)

卒    士吏(降)

由此可知以下诸事:(1)都尉以下各级官吏出缺时,由都尉系统内的官吏兼行或调补。(2)都尉、都尉丞、候秩为比二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属于高级官吏,所以汉简上出缺时有以次兼行的记录;候以下为二百石以下低级官吏,汉简上只有调补、除授的记录。由此知比六百石以上由中央任命,兼行者临时兼摄,代者到即罢,律有规定;二百石以下则由都尉辟除,皆本郡人。汉制,郡国属吏皆自辟除,《百官志》曰“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之,故有秩为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亦见《汉旧仪》,又曰“旧制……郡国百石,二千石调”。都尉属吏,当亦如此。(3)候秩比六百,月奉三千钱,隧长不入秩而月奉仅六百钱,二者悬殊甚,但候出缺时间亦由隧长兼行,可见边郡官吏补充的困难。(4)城官、仓库的令丞、关啬夫和邮驿亭长可以兼行都尉、丞事,传舍斗食啬夫可以调充士吏,可见交通系统的关、驿,军备系统的仓、库,以及城官都是隶属于都尉府的。(5)兼行都尉事的,可以是武职也可以是文职,文武职的分别尚待研究,但汉简中候长、隧长和士吏皆有文有武。(6)吏不胜任其职,或迁或降,如士吏降为候长或卒。(7)官吏初除,须经试守一年的阶段,于职名前加“守”字。《汉旧仪》丞相刺举三科“皆试守,小冠,满岁为真,以次迁”,《汉书·平帝纪》注“如淳曰诸官吏初除皆试守一岁乃为真,食全奉”,《汉印文字征》3·5有“试守阴密令印”。(8)“以次”即“以近次”“以秩次”,《汉书·江充传》曰“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汉书》又有“以功次”之语(见冯奉世、平当、薛宣、田广明等传),汉简有残辞:

…以功次迁为肩水候 62·56(金)

…利以功次迁… 478·11(破)

关于汉简所记秩次和奉例,详所作《汉简所见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