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标号

十二、标号

竹木简上文字以外的记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书写者于钞录经文时所同时并录的,表明篇、章、句所在者;一类是诵习者所作的钩识。兹并述如下:

img 扁方框,附篇号,见甲乙本《服传》的“记”的开始,以代替今本“记”字。在简端。

● 大圆点,附篇号,见丙本《丧服》的“记”的开始,作用同于扁方框。在简端。在简端的中圆点作用同于大圆点,即章号。

● 中圆点,章句号。其在简端而其前一简未足行而已完章留空白者,为章号。其在简行之中两字之间只占一字地位者为句号或节号。甲本《服传》,章号与句号有所区别:章号近乎方或椭方,句号是中圆点。《少牢》第二十二简及《有司》第七十三简的句号作近乎方框形。

○ 圆圈,章句号。作用同于中圆点。乙本《服传》章号、句号同用此。它篇以中圆点为章句号者,亦间用圆圈代替,如甲本《服传》第三十一简用作章号。《特牲》第五、三十一等简用作句号。

▲ 三角形,章句号。见甲本《燕礼》第一简简端及第二十一简简行中,作用同于中圆点。

· 小点,题目号。篇题及尾题上多有此小点。王杖十简中八简在简端有此小点。敦煌、居延所出汉简往往有之。

= 重文号,在所重之文下。

img 括弧,删略号。唯见《士相见》第十一简「慈諹」二字上下括之,乃删去者,详校记。

img 钩,钩识号。见于《士相见》、《特牲》、《泰射》等篇。其例有三:一、相当于句读,如《特牲》第二十七简云:“·献祝边燔从如初文」及佐食如初卒以爵入於房·宾三献如初」燔从如初」爵止·延於户内」主妇洗酌致爵於主人」”。居延汉简亦有其例,如见于三三·八简。二、钩识某一章句,如《特牲》第二十三、三十一、三十三诸简,钩识号置于章句号之右旁,是为一整节作的记号。三、作为平列重文名词的间隔,如《泰射》第九简“诸公卿大夫」诸公卿大夫”及《特牲》第二十七简“主人」主人”之例。《流沙坠简》烽隧类第四十五简有四隧长名,前三名之右旁皆作」以识之,此例居延汉简多有之(如《甲》179、978、2008等简)。《说文》卷十二曰:“乚,钩识也”,《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所补《东方朔传》曰:“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乚其处”,《太平御览》卷六〇六引作“辄记其处”。乚即从《说文》训钩识之乚,不是甲乙之乙。后世查对账目谓之轧,轧即乚。

、 顿号。其作用略同于钩识。见《特牲》第二十八简“啐酒”下右旁,第三十六简“首”下右旁,第四十七简“荣”下右旁,《泰射》第四十八简“img”下。《说文》卷五曰:“丶,有所绝止,、而识之也”,此即句豆之谓。

儿 仅见《有司》第二十简“延末”字下,此是读书记号。

以上所述,重文号以前为缮写者所作,余为诵习者所作。由此推断武威简本乃墓主生前诵习的经本。

简本上所见标号,亦见于后于它的书本上。熹平石经以圆点为篇号、章号,《尚书·盘庚》上、中、下三篇之间空格加一圆点,作为篇号;《春秋》三传每年之前加一圆点,作为章号。敦煌、居延所出汉简有在简端作圆点者,多近于武威的题目号。宋及其后刊本上往往以圆圈为章号。早于这批汉简的长沙出土战国帛书和信阳出土战国竹简上,在每一段的末了有扁长方形的记号,代表段落的终止,与篇号稍异。信阳竹简又有顿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