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阁下与诸曹
(一)阁下
郡太守和都尉二府属吏,可分为“阁下”与“诸曹”两类。《百官志》[1]郡下曰“皆置诸曹掾史”,本注曰“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幹,主文书”。
所谓“阁下”当指府长官治事之所,有别于府所属诸曹。《说文》曰“阁,所以止扉也”(《尔雅·释宫》同),“閤,门旁户也”,《尔雅·释宫》曰“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小闺谓之閤”。阎为小门,故说者均以为“阁下”之“阁”应以“閤”为正字。闺閤连言,似应指门、然史籍所载,阎实为治事居息之所:《史记·汲黯传》曰“卧闺閤内不出”(《汉书》无闺字);《汉书·文翁传》曰“使传教令,出入闺閤”;《汉书·朱博传》曰“于是府丞[2]诣阎,博乃见丞掾曰……。閤下书佐入,博口占檄文曰……。召见功曹,闭阎数责以禁等事”。《汉书·王尊传》曰“直符史诣閤下从太守受其事”,师古注曰“直符史若今之当值佐史也”。
三公府之阁为黄阁,《百官志》太尉下有“黄阁主簿录省众事”,《汉旧仪》[3]曰“丞相……听事阁曰黄阁,无钟铃,掾有事当见者,主簿至曹请”。此可证黄阁与诸曹分设,列掾在诸曹而长官听事之所曰阁,黄阁主簿乃阁下属吏之长。沈约《宋书·百官志》曰“三公黄阁者,天子当阳朱门洞开,三公近天子,引嫌故黄其阁”。三公府除听事之黄阁外,又有南阁《汉书·公孙弘传》曰“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从延贤人”,师古曰“閤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以别于掾史官属也”。此“开东阁”似应据颜注释为开小门。然《补注》引姚鼐曰“盖公府及州郡皆得作阁室以居参伍,故有东西之称”,汉世无西阁,姚说不可从。许冲《上说文表》曰“臣父故太尉南阁祭酒”,《汉旧仪》曰“御史四科……第一科补西曹南阁祭酒”;南阁祭酒当为西曹之首领。段玉裁注云“谓太尉府掾曹出入南阁之首领也,……南阁即黄阁也”,其说不可从;因据《百官志》三公府之西曹与黄阁主簿分别为二,又据《汉旧仪》丞相府之听事阁与诸曹分列。
郡太守府有东阁祭酒,《后汉书·周磐传》汝南太守“韩崇召(蔡顺)为东阁祭酒”。
三公府黄阁除省录众事之主簿外,又有令史。《百官志》太尉下本注曰“阁下令史主威仪事,记事令史主上表章报书记,门令史主府门,其馀令史各典曹文书”。《百官志》郡下本注曰“诸曹略如公府曹……无令史,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幹主文书”,此为东汉之制。主文书之幹见东汉碑传,未见班固《汉书》及汉简。汉简二府文书签署,有卒史、书佐而无令史,候官则有令史而无卒史、书佐(县令亦然)。[4]
郡阁下书佐,见《汉书·朱博传》。此为西汉制。又有“门下书佐”,见《魏志·董卓传》注引谢承《后汉书》、《隶释》七“沛相杨统碑阴”、《隶释》十六“北海相景君碑阴”等,则为东汉事。《汉书·朱博传》琅邪太守下有“门下掾”,当为阁下掾。然则门下书佐当即为阁下书佐。破城出土汉简(231·85)有“门下吏冯党”。
诸曹为官府分科治理政事的处所,同在一官署之内,于两旁分设诸曹。居延汉简(340·12)曰“府遣自持此书行诣曹”。《说文》曰“曹,狱之两曹在廷东”。汉代自三公、九卿下至诸县皆有曹,《蜀志·杜琼传》曰“古者名职不言曹,始自汉以来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曹为属吏、掾史治事之所:《汉书·薛宣传》曰“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后汉书·儒林(张玄)传》曰“尝以职事对府,不知官曹处”。
《百官志》三公府诸曹有西曹、东曹。太守府则有右曹,以为尊职:《汉书·朱博传》琅邪太守“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师古注云“右曹,上曹也”;《后汉书·张酺传》述酺为东部太守,以郡吏王青一门忠义“遂擢为极右曹”,注引《汉官仪》曰“督邮、功曹,郡之极位”。又有后曹:《汉书·萧育传》曰“召茂陵令诣后曹”,注引如淳曰“贼曹、决曹皆后曹”,《百官志》注引胡广曰“岁诣郡课校其功……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以纠怠慢也”。又有中曹:《隶释》四“阳孟文石门颂”曰“遣都察掾……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籍”。
《汉旧仪》曰“旧制……郡国百石,二千石调”,则属吏辟自太守。郡吏多用本郡之人,故《汉书·京房传》曰“元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房自请愿无属刺史、得除用他郡人”。《汉书·循吏(黄霸)传》注引如淳曰“三辅郡得仕用他郡人,而卒史独二百石,所谓尤“异者也”。汉碑可考。
(二)诸曹
汉制,中央与地方的官署开府者,俱列诸曹,分置掾、史。中央三公府如太尉,据《百官志》曰“掾、史、属二十四人”而以千石长史“署诸曹事”。所谓诸曹有以下各事:
“西曹 主府史署用;
东曹 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
户曹 主民户、祠祀、农桑;
奏曹 主奏议事;
辞曹 主辞讼事;
法曹 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 主卒徒转运事;
贼曹 主盗贼事;
决曹 主罪法事;
兵曹 主兵事;
金曹 主货币、塩铁事;
仓曹 主仓谷事;
黄阁主簿 录省众事”。
此外,又有“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
郡国开府,《百官志》曰“皆置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公府曹。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掾一人。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无令史,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幹,主文书”。两《汉书》及碑刻颇录郡守诸曹名,而《隶释》五中平五年“巴郡太守张纳碑阴”题名最为详备,约如下列:
主簿一人
主记 掾一人
录事 掾一人
上计 掾一人
议曹 掾五人
文学主事 掾一人 史一人
从掾位四人(其一人行丞事在主簿前)
文学 掾二人 史一人
尉曹 掾一人
金曹 掾一人 左右史各一人
漕曹 掾一人 左右史各一人
法曹 掾一人 史一人
集曹 掾一人 右史一人
兵曹 掾一人 右史一人
比曹 掾一人 史一人
功曹 史一人
待事 掾七人(其一人列前)
奏曹 史二人
户曹 史三人令史一人
献曹 史一人
辞曹 史二人
决曹 史一人
仓曹 左右史各一人
贼曹 史四人 右史一人
督邮中部、南部各一人
监市 掾一人
领校安汉长一人
中部案狱一人
府后督盗贼一人
守属八人
右共七十二人。此碑所无而见于群书或碑刻者有以下各曹:
五官掾 见《百官志》,此碑行丞事之从掾位,或相当之。
纲纪 见《后汉书·文苑(张升)传》、《魏志·刘放传》及《梁习传》、《徐宣传》。
教化史,行义掾史 见《两汉金石记》十一“苍颉庙碑碑侧”、《隶释》一“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仁恕掾 主狱,属河南尹,见《后汉书·鲁恭传》注引《汉官仪》。
都水掾 见《后汉书·方术(许杨)传》、《隶释》二“西岳华山庙碑”、《隶释》一五“广汉太守沈子琚绵竹江堰碑”。
监都水掾、监水掾 见《华山庙碑》(京兆)、《百官志》注引《汉官》(河南尹)。
水曹掾史 见《谷水注》“建春门石桥记功柱铭”、《百官志》注引《汉官》、《隶释》一四“蜀学师宋恩等题名碑”、《隶释》一五“广汉太守沈子琚绵竹江堰碑”。
监渠掾 见《百官志》注引《汉官》(河南尹)。
监津掾 《百官志》注引《汉官》曰河南尹有“监津、渠、漕、水掾二十五人”。
道桥掾 《隶续》一一“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及“武都太守耿勋碑”有西部道桥掾;《隶释》一五“蜀郡属国辛通达李仲曾造桥碑”有领道桥掾军功卒史。
少府 见《汉书·循吏(文翁)传》。
督铸钱掾 见《后汉书·第五伦传》。
将作掾 见《两汉金石记》“三公山碑”、“建春门石桥记功柱铭”。
衡官掾、有秩 掾见《隶释》四“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有秩见《隶释》四“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
兵马掾 见《后汉书·独行(刘茂)传》、《东夷·高句丽传》。
监军掾、督烽掾 见《后汉书·西羌传》。
塞曹史 见《两汉金石记》十一曹全碑。
劝农 见《隶续》二一“某残碑”。
籍曹 见《百官志》司隶校尉本注。
以上皆属于教化、水利、修筑、边防等类。此外光和二年铜斛铭有“右仓曹”而权铭作“右库曹”,史书所无。
都尉与郡守分治军民,亦开府置曹辟吏,其例如下:
主簿 见《后汉书·张奂传》安定属国都尉。
功曹、议曹 见《后汉书·循吏(延本)传》会稽都尉。
功曹 见《后汉书·郅恽传》注引谢承《后汉书》。
县道亦置曹辟史,《百官志》曰“各署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郡员,五官为迁掾,监乡部,春夏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