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聚三唑催化反应动力学

3.3.2 聚三唑催化反应动力学

叠氮基/炔基非催化条件下反应活化能为81.94 kJ·mol-1,高活化能使得叠氮基/炔基在等当量条件下难以完全、彻底反应,采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是促进叠氮基/炔基彻底反应的重要途径。本节介绍利用光谱分析测定聚三唑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方法。

通常,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是研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主要方法,鉴于BAMO-r-THF齐聚物难以制备、BAMO齐聚物又易结晶,本节将叠氮缩水甘油醚齐聚物(GAP,叠氮含量为7.985 mmol·g-1)与端丙炔基聚乙二醇(PTPEG,分子量约为480 g·mol-1,官能度为2.0)进行官能团等摩尔比混合,然后加入总质量千分之三的六氟乙酰丙酮-环辛二烯铜(I)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对叠氮基/炔基固化交联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交联反应动力学采用配备有自动温控箱的红外光谱仪(Nicolet 6700)开展研究。将被测试样固定于两溴化钾单晶片间,置于图3-34所示恒温原位池中。通过恒温原位池两侧小孔,每隔一定时间对试样进行红外扫描,跟踪反应进度。原料PTPEG和GAP红外光谱采用衰减全反射(ATR)模式进行测定[45]

1.光谱特性

PTPEG和GAP红外谱图如图3-35所示。可以看出,PTPEG谱图中的3 242 cm-1处为端炔基C—H伸缩振动吸收峰,2 109 cm-1处为端炔基C≡≡C弱伸缩振动吸收峰,2 870 cm-1、1 348 cm-1处为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吸收峰,1 086 cm-1处为C—O—C醚键伸缩振动吸收峰;GAP红外谱图中的3 430 cm-1处为端羟基—OH振动吸收峰,2 100 cm-1处为叠氮基振动吸收峰,2 870 cm-1、1 348 cm-1处为亚甲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和弯曲振动吸收峰,1 086 cm-1处为C—O—C醚键伸缩振动吸收峰。

图3-34 原位温控装置示意图

图3-35 PTPEG和GAP原料红外谱图

图3-36是60 ℃时PTPEG/GAP不同反应时间的红外谱图。可以看出,PTPEG/GAP反应初期在3 430 cm-1、3 242 cm-1、2 870 cm-1、2 100 cm-1、1 348 cm-1、1 086 cm-1等处出现了PTPEG、GAP特征吸收峰;由于C≡≡C在2 109 cm-1处弱吸收峰与—N3在2 100 cm-1处强吸收峰接近,其吸收峰没有体现。100 min后,叠氮基与炔基反应在1 742 cm-1、1 641 cm-1处出现三唑环特征吸收峰[46],同时2 100 cm-1处—N3吸收峰和3 242 cm-1处端炔C—H吸收峰减弱。反应结束后,2 100 cm-1处—N3吸收峰和3 242 cm-1处端炔C—H吸收峰完全消失,1 742 cm-1和1 641 cm-1处三唑环特征吸收峰增强,PTPEG/GAP生成了三唑交联聚合物。

图3-36 PTPEG/GAP不同反应时间红外谱图

综上看出,PTPEG/GAP反应体系在 2 100 cm-1处吸收峰变化显著,可度量反应程度;鉴于1 086 cm-1处醚键峰形显著且与PTPEG/GAP反应无关,可作为反应程度参比对象。

2.速率方程

分子中官能团振动频率与照射光频率一致时产生光谱吸收,利用原位红外可实时获得该官能团吸光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基于Lambert-Beer定律,可进一步获得官能团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47,48]。由于C≡≡C(2 109 cm-1)与—N3(2 100 cm-1)在2 100 cm-1处吸收峰较为接近,依据吸光度加合原理[49,50],2 100 cm-1处吸光度(A2 100)可表示为式(3-15)。

由于叠氮基与炔基等摩尔比混合,calkyne=cazide ,于是式(3-15)变为:

式中,εalkyne、εazide为炔基、叠氮基在2 100 cm-1处的摩尔吸光系数,L·mol-1·cm-1;calkyne、cazide分别为炔基、叠氮基浓度,mol·L-1;b为被测样品厚度,cm。

鉴于PTPEG/GAP反应初始为液态,流动性易导致样品厚度改变从而影响官能团浓度测试精度。以被测样品中浓度不变官能团醚键(1 086 cm-1处)吸光度为参比,消除厚度b,推导见式(3-17)~式(3-19),则叠氮基浓度正比于2 100 cm-1与1 086 cm-1两处吸光度比值。

式(3-16)除以式(3-17)得:

式中,A1 086为1 086 cm-1处吸光度;εether为醚键在1 086 cm-1处的摩尔吸光系数,L·mol-1·cm-1;cether为醚键官能团浓度,mol·L-1;h为摩尔吸光系数比值;H为cether与h的比值,mol·L-1

催化剂浓度不变时,CuAAC反应速率与反应官能团浓度成正比[51-53],则等摩尔投料比下PTPEG/GAP本体反应速率方程如式(3-20)所示。其中,[cazide]t为t时刻叠氮基浓度,mol·L-1;K为反应速率常数,L·mol-1·cm-1;则反应速率常数K与常数H的乘积(HK)可由式(3-23)求得。

移项定积分:

整理得:

将式(3-19)代入式(3-22)得:

3.HK常数

由速率方程可知,HK值是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K与常量H的乘积;获得不同温度下的HK值,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值,从而进一步得到该反应活化能。图3-37为不同温度下PTPEG/GAP本体末端交联反应原位三维红外谱图。可以看出,由于PTPEG/GAP反应体系的流动性,反应初始时2 870 cm-1、1 086 cm-1等处吸收峰呈递降趋势,至某一时刻为定值;2 100 cm-1处吸收峰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图3-37 PTPEG/GAP本体反应原位三维红外谱图

依据谱图3-37,不同温度下1/[A2 100/A1 086]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3-38所示。可以看出,反应初始阶段,1/[A2 100/A1 086]t-t曲线波动性大;随后,曲线上升过程分两个阶段,30 ℃时约在535 min出现拐点,900 min时趋于恒定,反应结束;40 ℃时在305 min出现拐点,415 min时反应结束;50 ℃时在295 min出现拐点,400 min时反应结束;60 ℃时在115 min出现拐点,165 min时反应结束。

依据式(3-22)对图3-38曲线进行分段拟合所得HK值如表3-10所示。可以看出,PTPEG/GAP反应第1阶段和第2阶段HK值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因H为常数,表明PTPEG/GAP反应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加快。此外,从表3-10还可看出,PTPEG/GAP反应第2阶段HK值高于第1阶段。

图3-38 不同温度下1/[A2 100/A1 086]t值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附彩插)

表3-10 不同温度下拟合方程及HK值

4.黏度曲线

利用HAAKE RS300流变仪检测PTPEG/GAP本体末端CuAAC交联反应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图3-39是PTPEG/GAP不同温度反应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由于聚合物黏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54-56],反应初始,PTPEG端炔基与GAP叠氮基发生扩链、支化反应,聚合物分子量缓慢增加,PTPEG/GAP黏度随反应时间也缓慢增加。当支化PTPEG由黏性液体形成三维交联凝胶结构时,PTPEG/GAP体系分子量突然趋于无穷大[23],导致黏度突然增大,黏度(η)-时间(t)曲线呈“反L”形。

此外,从图3-39还可看出,30 ℃时η-t曲线拐点时间约为540 min,40 ℃时为320 min,50 ℃时为305 min,60 ℃时为118 min;拐点时间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减小;“L”曲线拐点前后分别对应PTPEG/GAP凝胶前、凝胶后状态,随后PTPEG/GAP进一步反应完善网络结构。对比图3-39可以看出,η-t曲线拐点时间与1/[A2 100/A1 086]t-t曲线上升区间拐点相吻合;这表明1/[A2 100/A1 086]t-t曲线第1阶段对应于PTPEG/GAP凝胶前反应,第2阶段对应凝胶后反应。

图3-39 不同温度下PTPEG/GAP黏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5.活化能

依据阿伦尼乌斯公式[57-59],获得了PTPEG/GAP本体末端交联反应表观活化能Eα,推导见式(3-24)~式(3-26)。图3-40是ln(HK)-1/T拟合曲线,ln(HK)-1/T曲线拟合方程及反应表观活化能如表3-11所示。

由于H为常数,

图3-40 ln(HK )-1/T拟合曲线

结合图3-39可以看出,PTPEG/GAP凝胶前体系黏度低,反应官能团易于移动,活度系数高,表观活化能低[(45.57±2.77)kJ·mol-1];同时,其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0)表明聚合物凝胶前扩链和支化反应并不影响端基官能团反应活性。PTPEG/GAP凝胶后,三维网络结构牵制了反应官能团活动能力,活度系数下降,第2阶段表观反应活化能[(59.50±4.01)kJ·mol-1]大于第1阶段;其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7)表明弹性体网络结构完善的反应过程其活化能也为定值。此外,鉴于反应活化能与反应速率常数为负相关,结合表3-11反应活化能可以推断,PTPEG/GAP凝胶前、后物态对官能团摩尔吸光系数的影响[60,61]导致H值不同,使所得凝胶后HK值高于凝胶前。

表3-11 ln(HK )~1/T曲线拟合方程及反应表观活化能

PTPEG/GAP本体反应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对应于体系凝胶前反应,表观活化能Eα为(45.57±2.77)kJ·mol-1;凝胶后,反应官能团活度系数下降,第2阶段表观反应活化能Eα升至(59.50±4.01)kJ·mol-1。与3.3.1节测定的非催化条件反应活化能81.94 kJ·mol-1相比,亚铜催化剂可显著降低叠氮基与炔基化合物的本体反应活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