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剧通史 辽金元卷》简介
《北京戏剧通史 辽金元卷》这本书是由.刘祯,秦华生主编创作的,《北京戏剧通史 辽金元卷》共有86章节
1
绪论
北京历史悠久,地位显赫,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 北京文化灿烂,丰富多彩,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戏剧文化绚丽多姿,很早就成为全国戏剧活动的...
2
前言
公元1000年以后的一千年间,是中国戏剧从形成、发展到成熟并处于显形文化的时期。从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的三四百年间,是中国戏剧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了宋...
3
第一章 辽金元前北京文化艺术
...
4
第一节 北京历史文化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它是著名的“北京人”的故乡。早在5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生活、劳动、繁衍在这块土地上。20世纪初,在北京...
5
第二节 戏剧发生与汉族正统文化
戏剧发生是中国戏剧史的一个难解之谜,与古希腊戏剧相比,中国戏剧的成熟要晚得多,从原始歌舞、巫觋表演到戏剧正式形成、在社会的显形流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
6
第二章 辽杂剧金院本在北京
在辽代和金代产生的辽杂剧和金院本,都曾在辽南京和金中都的勾栏瓦舍里搬演,成为北京戏剧史上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7
第一节 辽南京与辽杂剧
幽州背枕燕山,西凭太行,东临渤海,北面有古长城和榆关(山海关)、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紫金关五关之险,护卫着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阻挡北方游牧民族铁骑马队的南下...
8
第二节 繁华的金中都
女真族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原称靺鞨。唐代建立了渤海地方政权,成为李唐王朝的藩部。后来,契丹伐女真,灭渤海,女真人向辽入朝。公元1114年(北宋政和四年,辽天...
9
第三节 璀璨的金文化
璀璨的金文化之树,是根植于肥沃的辽、宋文化土壤之中的。在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之前的漫长岁月,女真人的许多部落属原始部落,其生活方式具有相当的原始性,如发饰和服饰,...
10
第四节 奇异的金院本
女真贵族金戈铁马,先后用武力鲸吞了辽国和北宋,掠夺了辽、宋宫廷中的歌舞杂剧艺人,并收罗了一批艺术人才,使辽、宋朝野艺人聚集金上京和金中都。若从北宋灭亡至金哀宗弃...
11
第五节 金院本的舞台演出
有关金代的戏剧表演资料,现存的也不多。如宋人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十记载北宋宣和七年(1125)宋使在金地所见,其中有“次日,诣虏廷,赴花宴并如仪,酒三行,...
12
一、副净
副净是由唐代参军戏中参军一角的发展衍变而成。其舞台表演功能主要是“发乔”,装呆卖傻,滑稽调笑,挤眉弄眼,会许多表演技艺,做各种喜剧式表演,即“献笑供谄者”[41...
13
二、副末
副末也来自参军戏,在舞台表演中“打诨”,聪明伶俐,机智幽默,调侃副净。其表演主要是学说逗唱,“说前期论后代演长篇歌短句江河口颊随时机变”[46]。与副净相互配合...
14
三、引戏
引戏在舞台表演中舞蹈和分付。《庄家不识勾拦》描绘院本演出,开场后“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即由女演员在开场时表演一段舞蹈,然后其他角色才上场演出。...
15
四、末泥
末泥在剧中“主张”,即主持指挥舞台演出,负责场上调度安排,并充当剧中的角色。在金院本演出的基础上,元杂剧演变为主唱的正末,“末泥色歌喉撒一串珍珠”[51]。...
16
五、装孤
装孤扮演剧中的官吏。“孤,当场装官者”[52]。“装孤的貌堂堂雄纠纠口吐虹霓气”。“装孤的争着头鼓着脑拿着眉睁着眼细看春风玉一围”。金代文物中几乎每组角色都有装...
17
第六节 承上启下的功绩
金院本不仅在自己百年发展过程中承前,即继承辽杂剧和宋杂剧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关键还在于启后,即孕育了元杂剧。 其一,从思想精神方面,启示了元杂剧的自由精神,敢于反...
18
第三章 元杂剧及在大都的兴盛
...
19
第一节 元杂剧:一代之文学
“杂剧”之名出现较早,约始见于晚唐时期。唐文宗大和年间,南蛮军攻陷成都,掳掠人中,“其中一人是子女锦锦,杂剧丈夫两人,医眼大秦僧一人,余并是寻常百姓,并非工巧”...
20
第二节 大都:杂剧之中心
剧作家的地位不能与诗文作家相比,尽管元代社会比较特殊,不似宋朝力图从官方角度对戏剧活动加以禁绝,但传统的偏见依然存在,所以钟嗣成为杂剧作家作传时特别强调:“若夫...
21
第三节 礼乐文化的早熟与戏剧思想的冲突
与杂剧在元代兴盛紧密联系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戏剧的晚熟。戏剧晚熟,既相对于古希腊、印度戏剧,比它们晚出一千多年,又相对于中国古老文明而言。以往,人们只参照前者,忽视...
22
第四节 多元艺术的综合演进
杂剧在元代的兴盛具有突发的鲜明特点,但这种兴盛与突发是以中华文化千余年来戏剧、戏剧因素的艺术积累为基础为契机的,不存在这种艺术积累,就不会有杂剧的爆发和兴盛。历...
23
第五节 蒙古及周边民族艺术的促进
杂剧的发生不是“外来”的,是长期艺术积累的必然,但这并不意味说杂剧的发生没有接受外来艺术的养分,转化为自身的有机质。事实上,杂剧的发生是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文...
24
第六节 科举行废与书会才人
元杂剧所以能与唐诗宋词并列,成为“一代之文学”,除其在形式上流行,成为文艺的主潮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文学性的提高,这一点不仅促进了它作为主潮文艺的流行程度和...
25
第四章 元杂剧的分期与在大都的几个发展阶段第一节 元杂剧的分期
元杂剧的分期问题,是研究元杂剧史的重要问题,也是研究者意见分歧甚多的问题。探索元杂剧的分期,探讨元杂剧史的起点、元杂剧分几个时期、各期年代的断限,就是探索元杂剧...
26
第二节 大都杂剧几个发展阶段
杂剧的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如果把元杂剧发展演化分为三期,那么,从地域的角度看,正是分别以大都和杭州为中心的前、中、后三个时期;如果从发展的程度看,那么前...
27
第三节 元杂剧南移与式微
元灭南宋以后,北杂剧作家、演员逐渐涌向江南。两宋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在北方,北宋灭亡后形成的西夏、女真、蒙古各军事集团之间长期相互争斗,战火频仍;而南...
28
第五章 关汉卿“一空倚傍 自铸伟词”
...
29
第一节 大都“驱梨园领袖”关汉卿
自从1215年蒙军洗劫了燕京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恢复,燕京又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金末元初,随着北曲杂剧的形成,燕京也是这一新兴艺术较早的流传地和剧作家大量聚集之处。...
30
第二节 社会批判精神与《窦娥冤》
关汉卿的剧作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写爱情婚姻纠纷的风情剧,一类是写社会黑暗不平的社会剧,一类是写历史人物故事的历史剧。 关汉卿是一个生活在元代、敢于直面人生的伟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