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悲剧《赵氏孤儿》第一节 纪君祥生平与《赵氏孤儿》本事
纪君祥,一作天祥,生平事迹无考。元代钟嗣成所著《录鬼簿》将纪君祥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中,说他是“大都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太原人李寿卿做过文散官将仕郎,除县丞[1],是八品官,当为至元以后全面实行文武散官制度之后的人。另据孙楷第考证元人名为李寿卿,里贯又与《录鬼簿》记载相吻合者,也都是至元、大德以后的人氏[2]。因此,与李寿卿同时代的纪君祥,当也是杂剧鼎盛时期的人物。
纪君祥所作杂剧,据《录鬼簿》载共六种:《赵氏孤儿冤报冤》、《韩湘子三度韩退之》、《曹伯明错勘赃》、《信安王断复贩茶船》、《李元真松阴记》(即《陈文图悟道松阴梦》,仅存残曲)、《驴皮记》。今存《赵氏孤儿冤报冤》一种。天一阁本《录鬼簿》的〔凌波仙〕词云:“寿卿廷玉在同时,三度蓝关韩退之,松阴梦里三生事。《驴皮记》,情意恣,冤报冤赵氏孤儿。编成成传写上纸,表表于斯。”基本上总括了纪君祥的生平创作情况。
《赵氏孤儿冤报冤》杂剧,也叫《赵氏孤儿大报仇》,简名《赵氏孤儿》。此剧敷演之故事,最早见载于《左传》[3]。《左传》文公六年七年、宣公二年、成公八年曾记载,春秋时晋国国君灵公无道,与大臣赵盾有矛盾,君臣之间的矛盾最终激化为君臣间的相互格杀。《左传》外,《国语》卷十一《晋语》五《襄公》、《公羊传》卷十五《宣公》、《说苑》卷六《复恩》、《新序》卷七《节士》等书也记载了这一故事,主要内容皆未超出《左传》的范围。到了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晋世家》、《赵世家》、《韩世家》等篇记载了此事。据《赵世家》载: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但与《左传》相比较,事件发生的时间、文字的详略、人物的多少、人物间的关系、矛盾的性质、矛盾的解决诸方面记载大异。据《左传》记载,赵氏家族遭杀戮发生在晋景公十三年(前587),景公十七年(前583)立赵朔子赵武为赵氏继承人,恢复其田产。到了《史记》,故事发生时间由晋景公十三年前推十年。据《左传》记载,主要人物除晋景公与赵氏家族外,只有韩厥。到了《史记》,主要人物增加了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等人物。《左传》中赵氏家族悲剧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君臣矛盾激化造成的。到了《史记》,由君臣矛盾变成了大臣之间的冲突,赵氏家族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屠岸贾与赵盾的矛盾。在《左传》中,赵氏家族遭杀戮后,赵武(赵盾孙、赵朔子)和其母庄姬住在宫内。赵武最后得以继承赵氏基业,主要是得力于其母庄姬和韩厥。到了《史记》,则变为赵氏遗孤得到公孙杵臼、程婴等人的拼死相救,始得留存下来,藏匿山中十五年。赵氏孤儿得以报仇雪恨,主要是靠韩厥的力量,同时也利用了晋景公。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冤报冤》杂剧是在《史记·赵世家》的基础上,也略采《左传》而进行加工创作的。此剧写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先使鉏麑刺杀赵盾,不成又驯神獒咬盾。赵盾被人救走。屠岸贾又谗于灵公,杀了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并诈传灵公之命杀了驸马赵朔。只有赵朔的遗腹子即赵氏孤儿被赵朔门客草泽医生程婴救出。屠岸贾为斩草除根,要将全国婴儿杀绝。为救赵氏孤儿,程婴与去职归田的公孙杵臼商议,将程婴之子交给公孙杵臼,然后程婴去告发公孙杵臼,以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的性命来保全赵氏孤儿。屠岸贾中计,搜公孙杵臼家,并令程婴拷打逼供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死后,屠岸贾视程婴为心腹,收程婴之子(即赵氏孤儿)为义子,教以兵法。二十年后,程婴向赵氏孤儿说出了真相。在晋国上卿魏绛的帮助下,赵氏孤儿擒杀屠岸贾,报了仇。与《史记·赵世家》相比,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有几个重要的变化。其一是赵氏孤儿出生后不是和其母庄姬住在宫内,最后得力于庄姬与韩厥继承赵氏基业。杂剧写公主以孤授程婴后自缢身亡;程婴用药箱带出孤儿时,被韩厥识破,韩厥放走程婴并自杀让程婴放心;再加上公孙杵臼与程婴子为保孤儿而死,这些情节都增加了杂剧悲壮的色彩。其二,纪君祥没有让赵氏孤儿藏匿山中十五年,而是使屠岸贾视程婴为心腹,收赵氏孤儿为义子。这样处理使剧情更加曲折,动人心魄。其三,纪君祥将公孙杵臼的身分由门客而宰辅,抬高其身分与价值;程婴献出的假孤儿也不是他人子,而是他的亲生儿子,突出了邪恶势力的凶残和义士们为正义而牺牲的无畏精神。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史记》以来赵氏孤儿故事的演变。纪君祥的杂剧主要是根据《史记》,又进行加工改造,创作出了“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赵氏孤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