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秀及东平作家

第五节 高文秀及东平作家

东平(今山东东平县),是元代北方除大都、真定、平阳外,杂剧创作活动繁盛地。东平在金代为山东西路首府,金末元初动乱时期,由严实、严忠济父子控制着这一地区。因此,较其他地区而言,东平是北方战火波及最少的地区,社会较安定,经济较繁荣。另外,严实控制东平时期,收容金代文士[27],故金亡后从汴京和临近地区逃出的文人、艺人,很多进入东平境内,一时文人云集。东平地区又是元初乐工的集训地。所有这些,都为东平地区杂剧作家的创作活动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东平地区有很多杂剧、散曲作家,《录鬼簿》中著录的东平籍作家5人,有作品传世者3人:高文秀、李好古、张寿卿。

高文秀,东平人,《录鬼簿》说他是:“东平府学员,早卒,都下人号小汉卿。”高文秀是很有影响的一位高产元曲作家,所作杂剧32种,以黑旋风杂剧和历史剧最多。黑旋风杂剧有《黑旋风穷风月》、《黑旋风双献功》、《黑旋风大闹牡丹园》、《黑旋风乔教学》、《黑旋风诗酒丽春园》、《黑旋风借尸还魂》、《黑旋风斗鸡会》、《黑旋风敷演刘耍和》八种。历史剧有《伍子胥弃子走樊城》、《须贾大夫谇范叔》、《相府门廉颇负荆》、《禹王庙霸王举鼎》、《刘先主襄阳会》、《周瑜谒鲁肃》、《志封侯班超投军》等。现存《好酒赵元遇上皇》、《刘先主襄阳会》、《相府门廉颇负荆》、《须贾大夫谇范叔》、《黑旋风双献功》五种。

《须贾大夫谇范叔》,事本《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敷演范睢与须贾的一段恩怨故事。

魏相魏齐命中大夫须贾使齐,请求放公子申。须贾拙于口才,荐门馆先生范雎为副使。范雎能言善辩,不辱使命。齐相驺衍在驿亭以牛酒款待范雎,并赠以千金,责备魏国失贤。须贾怀疑范雎向齐国泄露魏国机密。魏齐在宴席上审问范雎,施以杖刑,逼范雎吃草料,将范雎打死后撇在厕坑里。范雎苏醒后得院公帮助逃出魏国,入秦改名张禄为相。各国遣中大夫称贺。须贾到秦后,范雎扮一贫士试探须贾,须贾赠以绨袍。后知为秦相,膝行肘步请罪。范雎令其吃草料,又念赠绨袍之情放他回国。高文秀《谇范叔》杂剧,与《范雎蔡泽列传》中的情节基本相同。剧本写范雎不遇时的凄苦愁绪颇能传达出元代文人怀才不遇的心境,透露出现实社会的气息,可谓借他人杯酒浇自己块磊。这本戏,前后情节、人物境遇对照极为鲜明,有很强的戏剧性。

高文秀被称为“水浒戏专家”、“黑旋风杂剧专家”,他的水浒剧相当集中,只黑旋风杂剧就有八种,另有武行者剧一种。《黑旋风双献功》杂剧,也叫《黑旋风双献头》,与康进之《李逵负荆》并称为元代“黑旋风”杂剧中的“双璧”。高文秀的文字风格近关汉卿,本色自然,粗豪奔放,多用白描手法,而不是艳词丽藻,纤巧柔语,且大量使用方言土语,所以称之为“小汉卿”。

《黑旋风双献功》杂剧写宋江的好友、郓城县衙把笔司吏孙荣,要带继室郭念儿去泰安神州烧香还愿,特到梁山请人路途保护。李逵自告奋勇,并以人头作保,化名王重义下山。但孙孔目妻子郭念儿与权豪势要白衙内有奸,约好在途中火img店相会私奔。孙孔目失妻后告到泰安府衙,白衙内居然坐堂,把孙荣下在死牢里。李逵扮做庄家后生进监送饭,用蒙汗药麻倒了狱卒,救出孙孔目;又扮成送酒衙役进入后衙,杀了白衙内、郭念儿,以两颗人头回山报功。李逵作为剧本的主角,不仅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而且很善于用计,这与后来《水浒传》小说中李逵的鲁莽很不一样。他不仅自告奋勇地保护孙孔目去泰安烧香,还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孙孔目被下死牢,他就扮做往牢里送饭的农村呆汉,又巧妙地放蒙汗药将牢子麻倒,救出孙孔目;最后又扮做祗候,杀了奸夫淫妇。这使李逵的形象更生动,性格更鲜明。青木正儿曾这样评价这个剧本:“此剧情节虽然单纯,但是把李逵这人物写得活跃而有滑稽味,是精神爽快的作品。第一折李逵出任护卫之场,第三折李逵笼络狱卒之场,曲白都很灵动,曲调也豪放磊落,与内容很调和”。[28]

img

明刊本《双献功》

李好古,东平人。《录鬼簿》曹楝亭本说他是“保定人”,“或曰西平人”。所作杂剧三种:《沙门岛张生煮海》、《巨灵神劈华岳》、《赵太祖镇凶宅》。现存《沙门岛张生煮海》一种。

《张生煮海》和《柳毅传书》一样,也是神话故事剧。剧写潮州书生张羽寄居海滨石佛寺,一日月下弹琴,恰被出游的东海龙王之女琼莲听到,二人一见钟情,遂私订终身。琼莲赠鲛绡为信物,约于中秋之夜相会。张羽爱慕心切,去海边寻找,遇仙姑毛女,赠以银锅、金钱、铁杓三件宝物,令其舀海水入锅,放金钱于锅内煎炼,锅中水少一分,海水减十丈。龙王无奈,求石佛寺长老为媒,引张羽入龙宫与琼莲成婚。这时东华上仙至,说明琼莲张生乃金童玉女被罚下凡,今宿愿已还,重返仙位。

金代有《张生煮海》院本,尚仲贤有《张生煮海》杂剧,可见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是旦本戏,第一、四折由龙女主唱,第二折由仙姑毛女主唱,第三折则由正末扮石佛寺长老主唱。剧本的曲词明快俊美,很富感染力,如第一折对东海景色的描写。青木正儿在《元人杂剧概说》中曾赞许:“《张生煮海》实在是被美词丽句装饰着,尤其第一第二两折,陆续铺陈的叙海洋风景的曲词,更是壮丽眩目,可以作为一首《海赋》来看吧。”

《张生煮海》杂剧是人神恋爱剧,剧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的是“愿普天下怨女旷夫,便休教间阻;至诚的,一个个皆如所欲”的美好愿望。虽然“煮海”的情节借助的是神仙异物,为全剧增加了浓郁的神话气氛,但主人公反抗的现实、实现的理想都具有现实意义。剧本在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对龙女琼莲的性格与情态特点的描绘,都相当生动,称得上“闲淡高雅,自是佳手”[29]。

《张生煮海》杂剧和《柳毅传书》杂剧同为元杂剧中人神恋爱剧的杰作。到了清代,李渔合此二剧情节编成《蜃中楼》传奇。

张寿卿,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曾做过江浙省掾史,生平事迹不可考。所作杂剧《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一种,今存。《红梨花》剧写北宋赵汝州慕妓女谢金莲之名,托洛阳太守刘辅介绍。二人相见后有情,刘辅恐误科考,令人告赵此女是女鬼,赵逃去赴考。后赵高中状元,授洛阳县令,刘设宴使二人相见,说明原委,促二人成婚。此剧与石子章《竹坞听琴》很多情节相近。剧本富于喜剧气氛,结构紧凑,文字优美。所以贾仲明吊词称赞说:“《红梨花》一段文笔盛。花三婆独自胜。论才情,压倒群英。敲金句,击玉声,振动神京。”明清曲家也给《红梨花》以很高评价,孟称舜称此剧“字字淹润,语语婉隽。近来度曲家以此为鼻祖,而气味浑涵,则今人终让此一筹也”[30]。

《红梨花》杂剧对后世也有影响。元南戏有《诗酒红梨花》,明传奇有徐复祚的《红梨记》、王元寿的《红梨花记》,冯梦龙的《情史类略·赵汝舟》也是叙述此故事,只是情节多有出入。

[1]《元史·世祖本纪》。

[2]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就是“古杭才人新编”;《蓝采和》杂剧中也有:“既是才人编的,你说我听。”

[3]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所写王恩深、赵茜梅、王金榜三个戏班的主要人物,就是父、母、女的关系。

[4]《蓝采和》杂剧,即表现以蓝采和为主要演员,以家庭班为基础的演出团体,其妻喜千金,其子小采和,其媳蓝山景都是演员。

[5]陶宗仪《辍耕录》记载了中统初王和卿在燕京赋名曲《大蝴蝶》,以及关汉卿和王和卿的交谊。

[6]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7]《元史·世祖本纪》第69—70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8]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十四,《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第22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9]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下册第140页,上海书店版。

[10]白居易乐府诗《井底引银瓶》云:“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为化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繁。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11]宋元戏文《裴少俊墙头马上》,据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中所辑残曲,二人分离似因男主人公奉父母之命去祭祀祖墓,时间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地点不会太远,“拼三朝便回归”。

[12]魏源《元史新编·史天泽传》,邵阳魏氏刻本。

[13]《水浒传》中的燕青自小父母双亡,在卢俊义家中养大,后到梁山入伙,为三十六天罡星之一,并无双目失明和博鱼情节。元杂剧中以燕青为主角的剧本仅有李文蔚所作二种,可能与燕青故事在该地区流传有关。

[14]明·孟称舜《酹江集》眉批。

[15]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十六,《四部丛刊》本。

[16]另有《尉迟恭单鞭夺槊》,明万历间“脉望馆抄本”署为“关汉卿撰”,可能以为这就是《武周将敬德降唐》。而《元明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署为“元尚仲贤撰”,题目正名均为“单雄信割袍断义,尉迟恭单鞭夺槊”。现大多学者认为是元明间无名氏作。

[17]周密《武林旧事》卷十,《柳毅大圣乐》今已佚。

[18]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引,今已佚。

[19]贾仲明吊词说:“江浙提举任皇宣,同里同僚尚仲贤。”

[20]《吴梅戏曲论文集》第134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

[21]贾仲明所补吊词:“先生准拟圣门孙,析住平阳一叶分。”“以子称,得谥文”,可知孔文卿是孔门后裔,死后以子得谥文。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认为编者误把溧阳孔氏当作温州平阳孔氏。孔文卿即黄溍《溧阳孔君墓志铭》内所记孔学诗(1260—1341),字文卿。但尚无直接证据,时间、籍贯均不合。

[22]据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出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二句自注:“乐天尝与予游从,无不出名屋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

[23]见罗烨《醉翁谈录》“不负心类”之《李亚仙不负郑元和》。

[24]刘向《列女传》载:“鲁秋胡洁妇者,鲁秋胡之妻。秋胡子即纳之五日,去而官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其家,见路旁有美妇人,方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今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人曰:‘嘻夫,采桑奉二亲,吾不愿受人之金。’秋胡子遂去。归至家。奉金遗其母,其母使人呼其妇,妇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见之而惭。妇曰:‘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得还,当见亲戚。今也,乃悦路旁妇人,而下子之装,以金与之。是忘母不孝也。妾不忍见不孝之人。’遂去而走,自投河而死。”

[25]《文选》第二十卷。

[26]《敦煌变文集》第二卷。

[27]据《元史·宋子贞传》:“金士之流寓者,番引见周给,且荐用之。拔名儒张特立、刘萧、李昶辈于羁旅,与之同列。四方之士闻风而至,故东平一时人材多于他镇。”

[28]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

[29]孟称舜《柳枝集》眉批。

[30]孟称舜《柳枝集》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