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宜黄(1908年—1931年4月)

夏宜黄(1908年—1931年4月)

夏宜黄

字芝臣,平湖县新仓镇(今平湖市新仓镇)人。父亲夏允言为清末秀才,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夏宜黄曾就读于芦川小学,因家境贫寒无力升学,小学毕业后即到杭州谋生。两年后回乡学医,后在新仓行医。夏允言与中共党员朱轶凡是世交,所以夏宜黄经常去朱轶凡家。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委党部共产党员李一谔在金山、平湖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经朱轶凡介绍,夏宜黄认识了李一谔。从此,夏宜黄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在李一谔的教育和培养下,夏宜黄的政治觉悟很快得到了提高。1927年冬,浦南党组织批准夏宜黄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李一谔在金山、平湖一带活动。夏宜黄是平湖县第一位共青团员。1929年2月,夏宜黄参加了威震淞沪的“新街暴动”,暴动后,李一谔被捕牺牲,夏宜黄则根据党组织指示返乡行医,继续进行革命斗争。1929年秋,化名朱振新的夏宜黄参加了当地一支农民武装,多次攻打反动军警,劫富济贫。武装部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国民党当局派出军警对武装部队进行联合围剿。1931年春,夏宜黄不幸被捕,4月10日在松江被杀害,时年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