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华(1962年10月—1985年3月)

王国华
平湖县瓦山乡(今平湖市乍浦镇)人。1962年10月6日,王国华出生在一户贫困的家庭,长辈们吃苦耐劳、忠厚纯朴的美德,在他的身上得到了继承。他家在沿海地区,曾经几次遭受浩劫,许多父老乡亲就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下。1979年,王国华毕业于乍浦中学,凭他聪明的头脑、勤快的手脚,不愁没有致富门路,但这位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有着更高的追求,毅然选择了报名参军。1982年1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陆军第四十一师(甲)二团二连战士。
在部队里搞训练时,他不怕苦、不怕累;学习军事技术时,他刻苦钻研;日常生活中,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都进步很快。半年后,他被抽调到师教导队受训,经过6个月的标准化严格训练,他在政治素质和军事技术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集训结业的19项军事技术考核中,他获得了11项优秀、8项良好的优异成绩。从教导师回连队后,他就任副班长。在部队,他刻苦钻研军事技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很快。1983年夏,在一次野外训练中,由于火热的太阳和剧烈的运动,他脸部长满了红斑,难受得像针刺一样。战友们劝他休息,他说“没关系”,反而练得更来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王国华被推选为连队军事技术尖子,参加了全团军事技术“十佳”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1984年3月的一天,王国华所在军事技术尖子班在野外为全团做了一次军事技术示范表演。当时天正下着毛毛细雨,担任主发射手的王国华身背14斤的火箭炮,要从泥泞的小道爬上险要的主峰。丛生的荆棘在王国华的身上划出了道道血痕,他都默默忍受着,不料他一脚踩空,滚落下来负了伤。训练结束后,连队首长要他休息1周,但第二天,当他得知部队要抢修一项工程时,他又顾不上伤痛,跑到工地上,拉板车搬石头、运沙子。
1984年7月,王国华向党支部递交决心书,3次要求赴越参战,被批准后毅然来到祖国边疆,到前线保家卫国,任某部二连一排通讯员。1985年3月8日清晨5点多,在老山前线杂草丛生的1号无名高地潜伏了5个多小时的我军某部二连一排,接到偷袭156高地的任务,担任排长通讯员的王国华身背步话机,手握冲锋枪,紧随排长的左右。突然,从西北方向冒出敌人火力点,凶猛地向我方战士射击。子弹扫射在山岩上,溅起一片火星,阻碍了我军的前进。此刻,排长迅速派出两名工兵,前去歼灭,但尚未接近洞口,两名工兵就被子弹击中,牺牲在阵地上。排长随即又派出一名侦察兵,但由于敌军火力密集,侦察兵又负伤倒在阵地上。
此时此刻,地形对我军很不利,人员无法隐蔽,处境十分困难,情况非常危急,面对凶恶的敌人,王国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主动请战。作为整个阵地“耳目”的王国华,排长是不忍让他离开的,但王国华再三请求,排长只有答应。只见王国华纵身一跃,跳出指挥所,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枪弹,机警地从侧面攀登而上。当越军听到响声,发现有人时,王国华已跃到洞口。他当机立断,将两枚手榴弹掷进洞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出一排子弹,消灭了顽抗的残敌,抓获一名被炸伤的越军中尉,缴获一部电台,到此,我军夺回了156高地。8时许,越军为配合地面部队的反扑,猛烈炮击我156高地,穷凶极恶的越军步兵借着炮火,也疯狂地向我阵地反扑。炮弹反复砸入蔽日的战尘,仿佛整个高地都在颠簸、摇晃。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战友在流血伤亡,王国华再次背上步话机,向排长请求上主峰,排长认为主峰危险,不让他去,他却坚持前往,话刚说完,他就冲出洞口。这时,一发罪恶的炮弹打来,王国华身上几处被弹片炸伤,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奋力爬上了主峰,观察敌情,及时报告,为我军指示了越军的炮位。很快地,我军就压制了敌人的炮火,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减少了战友的伤亡,保住了阵地。9时15分,排长正在工事内给王国华包扎伤口,越军的炮火又疯狂地向我阵地打来,敌人开始了又一次反扑,又有两名战友负了伤。见此情景,王国华毅然推开排长,说他了解情况,要再去观察。他迅速爬到洞口顶部观察,一发炮弹在距离王国华几米处爆炸,他被震倒在地,头部、右手、胸部严重负伤,他咬着牙,满身鲜血,艰难地爬起来,用三角巾包扎好伤口,紧靠在石头旁,以惊人的毅力继续观察,报告情况。紧接着,又一发炮弹打来,只听到王国华高喊:“排长,目标……”排长问:“目标在哪里?”他再也没能回答,卧倒在石头上,左手直指越军的炮兵阵地,光荣牺牲。王国华牺牲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荣记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