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伯生(1923年—1949年7月)

范伯生(1923年—1949年7月)

范伯生

桐乡县同福乡(今桐乡市凤鸣街道)人。范家世代以耕田为生,是村上出了名的忠厚人家,原来家道还算殷实,但到了范伯生父亲一代,时运不济,盗匪蜂起,灾祸不断,范家先是典卖土地,后是典卖房屋,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1923年的腊月十三,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灵安港北岸范家谷一间老屋里忽然传出几声微弱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来到了人间,他就是范伯生。范伯生14岁的时候,日本鬼子来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范家谷北面有一片荒凉的荡地,叫金沙庵荡,方圆三四里没有人家,杂草丛生,高过人头。日本鬼子“扫荡”过境,金沙庵荡成了范伯生与乡亲们逃难避乱的地方,乡亲们一年四季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少年的范伯生恨透了这不平的世道。22岁的时候,范伯生终于盼来了抗战胜利,总以为从此天下太平,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了,却又遇上了内战爆发,国民党反动政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村经济迅速崩溃。范伯生家只有两亩多一点土地,养不活全家6口人,只得四处谋生。1948年,经亲戚介绍,他来到了同福乡政府,谋得了一个伙夫的差事,混一碗饭吃。

1949年5月,崇德全境解放,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人民解放军接管政权。同福乡乡长是一个姓陈的解放军排长,他见范伯生是个穷苦出身的青年,为旧政府人员做饭完全是迫于无奈,人又机灵勤快,便留他下来,继续在乡政府做饭。在日常接触中,范伯生觉得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对贫苦老百姓秋毫无犯,还嘘寒问暖,完全不同于国民党部队,从心眼里佩服。陈乡长也觉得范伯生熟悉当地民情,是个可用之人。当时,崇德县正组建地方武装——县中队,而灵安设立区分队,陈乡长就推荐他当了区分队战士,并经常教导他: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做一名人民战士,为人民干事是十分光荣的。范伯生在陈乡长的帮助和教育下,思想觉悟迅速提高,他积极向新政府提供土匪活动线索,反映社会情况,投身到艰苦又复杂的剿匪反霸斗争之中。那时正值新旧政权交替之际,新政权刚刚建立,立足未稳,旧政府人员又不甘心失败,时刻想反攻倒算。区分队里有两名战士顾有松和朱龙云,在旧政府里混得久了,坏习气很重,好吃懒做,强拿强买,又过不惯新政府里的艰苦生活,在旧政府人员的利诱拉拢下,企图叛变,投入土匪部队。

1949年7月11日,陈乡长派范伯生带顾有松、朱龙云去新桥村附近侦察匪情。顾有松、朱龙云两人觉得这是投匪的好机会:一是他们都带着步枪,带枪投匪,匪首一定会另眼相看,日后肯定会委以要职;二是他们认为范伯生虽然是班长,但年纪轻,只要稍加利诱,肯定会随自己投匪。所以,一路上两人不断撺掇范伯生,一会儿说在新政府里跟着解放军剿匪反霸,生活待遇太差,在旧政府里干事,倒是经常有鱼有肉吃;一会儿又说:“这天下共产党说不定还坐不住,老蒋有美国人支持,说来就来的,我们现在跟着共产党,老蒋回来了,我们里外不是人,两面不讨好,到时候怎么办?还不如学英雄好汉讲义气,从一而终。”范伯生教导他们说:“陈乡长经常给我们说老解放区的事情,那里搞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贫苦百姓都分到了土地。还说待我们这里局势平稳后,也要马上搞土改,分到土地,自家种自家吃。这不是我们贫苦百姓朝思暮想的好事情吗?你们看解放军纪律严明,从来不欺压老百姓,确实是人民子弟兵,共产党真是我们穷苦百姓的大救星。你们再不能三心二意了。”顾有松、朱龙云两人却决意要去投匪,见范伯生不但不从反而来劝说他们,恼羞成怒,胁迫道:“今天是个好机会,要投一起投,你不投,我们是二对一,不怕你不随我们两人。”范伯生坚定地说:“我是跟定共产党了,共产党的路,我是走到底的!”顾有松、朱龙云见阴谋败露,凶相毕露,行至一个叫道士庄的小村时,借口鞋子掉了,故意落后几步,偷偷地向范伯生的后背开了枪。范伯生当场倒地,鲜血直流。顾有松、朱龙云拾起范伯生的步枪,仓皇而逃。消息传至乡政府,陈乡长非常震惊,三天后,他亲率区分队包围新桥匪巢,生擒了顾有松、朱龙云。之后,同福乡政府召开公审大会,顾有松、朱龙云被执行死刑。